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詹朝立
台湾诗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詹朝立(1954年10月3日—),笔名詹澈,为台湾诗人,彰化县溪州乡人,曾任《草根》、《春风》等诗刊同仁,曾任《夏潮》杂志主编、《春风》杂志发行人、台湾艺文作家协会理事长、行政院云嘉南区联合服务中心代理执行长、钓鱼台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他长年从事农权运动,曾任台湾农民联盟副主席、全国农渔会自救会办公室主任,于2002年1123与农共生大游行时担任总指挥。著有诗集《西瓜寮诗辑》、《海浪和河流的队伍》及报导文学作品《天黑黑唛落雨:十二万农渔民大游行传真》等书。
简介
詹澈毕业于屏东农专农艺科,在校期间即担任校刊《南风》主编,受诗人吴晟作品触动,于校刊上发表〈阿花的故事〉、〈阿菊的故事〉、〈阿兰的故事〉、〈阿火伯的故事〉等作品,其作品风格主要以写实、口语、直述为主。毕业入伍后,接触《夏潮》杂志,颇受当时乡土文学论战的启蒙。[1]。
1976年与诗人李男、罗青一同创办《草根》诗刊(由“草根诗社”发行),在《草根》上发表“身世篇”等作品。1978年为王拓竞选国大代表助选,演讲二二八事件,被当局列为追缉对象,四处躲藏。后来又参与《夏潮》、《鼓声》、《春风》等杂志编辑工作,不过这些杂志都被相继被禁[2]。1983年5月出版第一本诗集《土地,请站起来说话》,1986年出版诗集《手的历史》。1995年出版诗文合集《这手拿的那手掉了》及诗集《海岸灯火》。1996年以《西瓜寮诗辑》获第五届陈秀喜诗奖,1998年以〈勇士舞〉一诗入选1997年度诗选,并获年度诗人奖。[2]。
Remove ads
1980年前后,詹澈在政论杂志上发表许多长篇叙事诗,多以政治为主题。1987年起参与农民运动。1988年,因李登辉政府开放外国进口水果严重影响台湾本土农民生计,由台中果农发起、全台串连,詹澈与戴振耀、林国华等人一起发动520事件[3],詹澈担任东区负责人及台湾农民联盟副主席[2]。
2002年,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开始整顿逾期放款比例过高的地方农会、渔会信用部,进而强力要求农渔会以信用部以作价方式新设银行或投资银行,并且限期两年内转型。部分农渔会信用部由银行接收后,使得农民贷款周转出现困难,平日赖为协助的农会甚至消失,许多农会员工遭到裁员,引发农、渔民强烈不满;于是各地农会串连于11月23日发动1123与农共生大游行[4][5],詹澈担任游行总指挥。
2004年,詹澈担任族群平等行动联盟发起人之一、中华民国全国性公民投票第一案辩论会反方代表。2004年2月,詹澈说,“不领公投票”完全是人民表达意见的民主程序之一,绝对不等于反民主,更不等于“中共同路人”[6]。
2005年8月13日,夏潮联合会与社运界及知识界二十多个团体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露天音乐台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杨祖珺与詹澈担任主持人[7]。
2006年,詹澈担任百万人民倒扁运动副总指挥。2007年,詹澈担任台湾水果生产过剩紧急采购机制工作小组成员。
Remove ads
得奖
- 洪建全儿童诗奖
- 陈秀喜诗奖
- 年度诗人奖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