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说故事

描述過往發生的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說故事
Remove ads

说故事(又称讲故事讲故讲古)是一种分享故事的社会与文化活动,有时会伴随即兴戏剧表演或修饰。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叙事,作为娱乐、教育、文化保存或灌输道德价值(有时透过寓意)的一种方式。[1] 故事与说故事的关键元素包括情节角色叙事视角。“说故事”一词可特指口述故事,也可广泛指称在其他媒体中用以铺陈或揭示故事叙事所使用的技巧。

Thumb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爵士所绘的《罗利的童年》,1870年帆布油画。一名水手向年幼的华特·雷利与其兄弟讲述海上发生的故事。

说故事的历史早于文字。最早的形式通常是口头的,并结合手势和表情。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岩画对许多古代文化而言,可能是一种说故事的形式。[2] 澳洲原住民将故事中的象征符号绘于洞穴岩壁上,以帮助说书人记忆故事,并结合口头叙事、音乐和舞蹈来讲述。[3] 随著书写的出现,故事被记录在各种媒介上,但口述故事至今仍不断被创造并代代相传。

现代说故事的范畴广泛。除了传统形式(童话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等),它已扩展至再现历史、个人叙事及政治评论。当代说故事也被广泛用于教育目标。[4] 新的媒体形式正为人们记录、表达和消费故事创造新的方式。[5]

口述传统在多个文明中皆可见。阿尔伯特·洛德在研究南斯拉夫口头诗人时发现,他们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述过程中即兴创作的文本。[6] 洛德识别出两种“故事词汇”。第一种他称为“公式”:如“玫瑰指的黎明”或“酒红色的大海”等固定词组。另一种是主题,即构成故事的一套固定的情节动作顺序。正如说书人使用公式逐行推进,他们也使用主题来推进事件。在中国,这种口述传统发展成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称为评书(或称说书)。早在宋代,便有艺人如霍四究以“说三分”(讲述三国故事)闻名[7]。传统的评书表演者多为一人,身著长衫,以折扇醒木为道具,讲述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一些考古学家相信,岩画对许多古代文化而言,可能是一种说故事的形式。[8] 说故事是分享与诠释经验的方式。故事具有普世性,能跨越文化、语言和年龄的鸿沟。说故事可用于教导伦理、价值观和文化规范。[9] 人类知识奠基于故事,人们也常以故事形式记忆事实。[10]

对许多原住民文化而言,说故事是发展身份认同所必需的口头语言形式。故事不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教导社群价值观。[11] 例如,加拿大的斯托罗社群透过讲述关于土地的故事来强化孩童的身份认同。[11] 在这些社群中,说故事是将知识、文化价值和历史代代相传的主要方式。[12]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