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护病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护病比(nurse–patient ratios)是指医院中护理人员和照顾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平均每个护理人员照顾病人的数量。若以医院全日的平均护病比,其计算方式为:
- 医院床位数 × 占床率 × 3 ÷ 每日三班护理人员上班的总人数[1]。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6年5月19日) |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16年5月19日) |
其中护理人员数包含护理长及护理人员,不含专科护理师及实习护士[1]。
护病比可反映医院的护理人员人力是否足够,也和病人的恢复情形有关[2]。护病比越高,表示每位护理人员需照顾病人越多,也会造成病人死亡率的上升。
欧洲提出最佳的护病比为1:6。
各国情形
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曾提出在他2016年卸任前,护病比要达成1:7的目标[3],中华民国在2015年医院评鉴的基准是全日平均护病比为1:9(医学中心)、1:12(区域医院)及1:15(地区医院),而2013年的平均护病比为1:13,是世界排名第一[4]。
卫生福利部在2024年调整护病比,医学中心白班,小夜和大夜的护病比标准分别为1:6, 1:9和1:11,区域医院白班,小夜和大夜的护病比分别为1:7, 1:11和1:13,地区医院则分别是1:10, 1:13和1:15[5]。
相关条目
- 病人安全
- 医疗品质
- 护理人员短缺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