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Google寻人工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Google尋人工具
Remove ads

Google寻人工具 是一个开源网页应用程序。它为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家庭、幸存者提供信息交换。最早由Google工程师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发布投入使用。

事实速览 网站类型, 语言 ...

Google寻人工具由Python语言开发,采用PFIF协议,并在Google应用服务引擎上运行。它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式介面基于2005年为卡崔娜飓风寻人工程开发的PFIF[1]

历史

2010年海地地震之后,Google工程师立即开始合作开发该软件[2],软件基于已有的九一一空袭幸存者登记PFIF数据标准。[3] Google也与美国国务院合作开发了小部件版本的Google寻人工具,并在美国国务院网站和其他网站上运行。Google寻人工具在海地地震3天以内(1月15日)发布了英文,法文和海地克里奥尔语版本[4]

为了解决之前九一一袭击事件飓风卡崔娜事件中,不同组织均发布了大量的寻人信息,但因为疏于整理而造成的信息烟囱问题[5],Google寻人工具整合了各个网站的寻人信息,包含CNN迈哈密先驱报纽约时报[1][6]

Google的在海地地震中的工作促成了Google危机应对小组的成立,小组在后来的数个灾难中再次启动Google寻人工具,提供多种语言,与各种数据交换伙伴合作[2]

部署

Google寻人工具通常在一个多语言的危机应对页面下运作。该页面同时也提供其他信息,如卫星云图,庇护地点,路况信息,电力中断信息[7]。 在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中Google也利用Picasa平台让人们可以提交庇护所中的灾民名单,之后再手动输入Google寻人工具系统[2]

Google寻人工具重要的几次部署包括:


该寻人系统截止于2011年3月15日已追踪到202,400个名字[11] 截止到2011年4月4日超过600,000人。[12][13]

Remove ads

细节

根据PFIF建立的网站可以轻易传输,导出数据进行网页采集网页抓取[1] 软件部件英语software widget 共有两个按钮,一个是"我在寻找某人",另一个是"我有某人的信息"。该部件可以轻易加载在任何一个网站中。[14]

该寻人系统在2011年有几次误报。[15]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