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贡嘎山

四川最高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贡嘎山map
Remove ads

贡嘎山藏语མི་ཉག་གངས་དཀར་རི་བོ་,康方言拼音方案:Mi'nyâg Gong'ga Riwo)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泸定县雅安市石棉县之间的一座。一般认为,贡嘎山指的是一个包含了若干座山峰的山块;狭义上则特指其中的最高峰木雅贡嘎山(或直称贡嘎山,英语:Minya Konka,或汉语拼音:Gongga Shan)。2023年10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公布贡嘎山高程数据为7508.9米[2][3]

事实速览 贡嘎山, 最高点 ...
Thumb
贡嘎山(西坡视角)
Remove ads

位置

贡嘎山坐落在长江的两条一级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之间的大雪山山脉中段,是明显独立于大雪山山脉其他部分的一个山块体。贡嘎山山块在北侧以雅家埂垭口(地质构造上即鲜水河断裂带)为边界与五色海子山块相区隔;西侧以日乌且沟、莫溪沟(旧称布曲谷,Buchü Valley)为边界与玉龙西及九海子山块相区隔;南侧则以田湾河为界与木杠岭山块区隔;东侧以大渡河(旧称铜河)为界,与二郎山(旧称飞越岭)区隔。贡嘎山山块与其他山块界限明确,仅以日乌且垭口(海拔约4900米[4])与外界高点相连。

贡嘎山山块的主峰是木雅贡嘎峰,为横断山脉第一高峰、四川省第一高峰,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除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山峰之外的最高峰,故而亦被称为“蜀山之王”。此外,贡嘎山也是全球7,000米级山峰中位置最靠东的,在除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以外的山峰中高度排名第三(仅次于兴都库什山蒂里奇米尔峰昆仑山公格尔山)。[5]

在行政区划上,贡嘎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山峰西麓大部分属州府康定市管辖,东麓大部分属泸定县管辖;南麓小部区域属雅安市石棉县管辖。主峰贡嘎山为康定市与泸定县的界山。贡嘎山附近的居民以藏族汉族彝族为主,山脉东麓原住民及聚落多属汉族,西麓原住民则多属藏族;是故在文化民俗上,贡嘎山亦为汉藏文化区的分界线。

Remove ads

名称及历史

藏文字གངས(ga-ng-s)意为“冰川”,དཀར(d-ka-r)意为“白色”;གངས་དཀར(汉语音译:贡嘎)意即白色的雪峰;此为藏语言区对于积雪山峰的常见称谓,如甘孜州稻城县贡嘎岭(或称念青贡嘎日松贡布)。而其前缀མི་ཉག(Mi nya-g)为这座雪山的特称,意指“木雅的雪山”,其中木雅指的是居住在贡嘎山西北部、使用木雅语木雅藏族

清朝中期至末期,中国政府已有对贡嘎山脉的认知;《大清一统志》、乾隆雅州府志》均载打箭炉(康定)以南有“大雪山”[6],即今大雪山山脉一名的来源;另录有“什丹河”(部分文献中亦见“什月河”),所指即今田湾河

Thumb
大清一统志 · 雅州府图(右半页)

此外,次级地理实体未分。1877年,在奥匈帝国地质学家贝拉·塞切尼资助下,其远东探险队自折多山新都桥方向探险,于营官寨方向见此山,首次在西文文献上记录此山名——Bokunka;其随行地图学家劳策(Lóczy)首次测量贡嘎山(木雅贡嘎峰)海拔高度,测得7600米。[7]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四川省成都市涤雪斋绘制出版《四川省府厅州县图》,上载有此山,记录其名为“木雅噶”,或为汉语文献上对主峰木雅贡嘎的首次记载;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印行《西康越巂厅志》(越巂即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载什月河“发源锅盖山,西北流,绕木堆、鸡窝、茅坪、草科、大坭口、田湾场”,其中“锅盖山”即应指贡嘎山,而“西北流”则可能指向汉语文献对主峰西坡沟谷及冰川的最早认知和记载。20世纪初,康定新西兰籍传教士叶长青(或称爱德嘉,James Huston Edgar)以西文记录此山名为Bo Gang-ka。1929年,约瑟夫·洛克以藏文及西文记录此山名为Minya Konka(藏学家任乃强于其后汉译过程中译为“明雅贡噶”或“木雅贡噶”)。1930年,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阿诺德·海姆(Arnold Heim)在国民政府资助支持下开展研究,记录此山德文拼写方式为Minya Gongkar,其著作较大促进了中华民国政府官方及世界各国关注者对贡嘎山的认知。1932年,美国籍四名成员组成的“西康探险队(Sikong Expedition)”考证和记录山名的藏语拼写为མེ་ཉག་གངས་དཀར(英文音译:Minyag Gangs d'Kar),并首登此山。[8]1934年,藏学家任乃强搜集西康省地名,于《西康图经·地文篇》中录山名为“木雅贡噶”。

根据《康定县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地方政府已简称此山为“贡嘎山”。195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攀登木雅贡嘎峰,其时官方已将主峰木雅贡嘎的标准汉语山名确定为“贡嘎山”;此标准名称随后沿用至今。此外在1985年前后,康定县地名标准化工作组曾定西文名为“Gong-ga Ri”,但未给出有力依据,也未产生较大影响。

Remove ads

地貌

整个贡嘎山山块包含了若干座拥有永久积的极高山峰及其山体冰川,具体所包含的山峰数量既取决于所采取的山峰识别标准、也取决于约定俗成的因素。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第一代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贡嘎山区域共标注有30个高于6000米的高程点,以及100个高程值在5000米至6000米之间的高程点;另有141个高程点标高介于4000米与5000米之间。一般认为,贡嘎山块中至少有十几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角峰。这些角峰之间以刃脊连接,冰川发育广泛且活跃。1930年,海姆(Arnold Heim)等人对贡嘎山块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与冰川进行了第一次考察和测量,由此首次形成了这一地区比较完整的测绘资料框架。贡嘎山块上较早为人所知的山峰共有13座,自北到南分别是山块北部的小贡嘎峰(旧称:奇布龙吉贡嘎,或石笋山)、嘉子峰(又称:嘉子贡嘎)、日乌且峰(又称:日乌且贡嘎,英文:Mt. Grosvenor,汉译为格洛斯温勒峰或格罗夫纳峰)、勒多漫因峰(旧称:雷多马因梭罗雪山),中部的贡嘎山(又称:木雅贡嘎)、达多漫因峰郎格漫因峰那玛峰(旧称:诺去玛,或诺其玛),东部的爱德嘉峰中山峰(旧称:孙中山峰),南部的年波贡嘎峰(又称:娘波贡嘎)、戴山(旧称:戴季陶山,又称:金银山)、朱山(朱家骅山,其南部山体及卫峰群又称三连峰、神鹰峰)。其中,贡嘎山或木雅贡嘎为山块的主峰,也是整个横断山脉的最高峰;其突起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形图为准计算为:3,642米,关键坳(key Col)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八美镇境内的疙瘩梁子垭口(海拔3,914米)。贡嘎山拥有十分突出的高度,与同山块的次高峰中山峰间的高差达到629米(根据中国国家基本地形图高差为670米),而与最近的更高山峰(南迦巴瓦峰)之间的距离也长达660千米,这使得贡嘎山在地形上极为突出醒目,其可见范围在天气晴好时能够达到数百千米,其中包括成都市;在民航飞行航线上观察则可于更远处见到,如西昌青山机场攀枝花保安营机场上空航路。

贡嘎山山块另有一说包含北侧的五色海子山块,二者的边界为自康定县老榆林乡经雅家埂雪门坎垭口(又称雅加埂,Ya-tsia-ken Pass),而后沿雅家埂河(又称磨西河、泸河)至汇入大渡河河口处(即地质构造上的鲜水河断裂带或称康定-磨西活动断裂带)。此界线北侧即为这一相对独立于贡嘎山山块的小山块,它是位于贡嘎山域东北部、与主山域相邻的一片高峰密集区,拥有若干座海拔5500米以上的、永久积雪山峰,其主峰为田海子山(旧称拉莫蛇山,Lamo-she),中国国家基本地形图海拔标高6070米,其关键坳为雪门坎3948米(突起度2122米)。五色海子山块在西、北、东三面则分别被榆林河、康定河、大渡河与外界深度切割。在山脉走向上,五色海子山域受到两条主要断裂的塑造,拥有两条近乎相切的明显山脊线:一条是西侧自北向南、随后拐向南西的“J”形山脊,它串联起了8座山峰;而另一条是东南侧的“C”形山脊,其上的主要山峰即为主峰田海子山。这一山域传统上共可明确识别出9座山峰;其中前述8座山峰呈南北一字排列、于西坡可见;而主峰田海子山独自隐藏于东侧,在西侧不可见,必须在雅家埂垭口或以东的位置才能清晰分辨。

Thumb
海螺沟冰川,右上最高即为戴山

贡嘎山东麓的沟谷较西麓发育更为完全。其中旅游开发较为完善的是海螺沟燕子沟;但实际上,东麓也有许多其他较大的沟谷:自北向南是,南门关沟、燕子沟、海螺沟、大沟(又名湾东沟)等,其间还夹杂和分支了许多规模较小的沟,如小南门关沟、小沟等。此外,贡嘎山的西南麓还有贡嘎沟巴王沟子干沟喇嘛沟等。而贡嘎山西北麓的沟谷则不发达,即使有也并不深长(由于这一侧处于木雅藏族文化区,故沟谷多称ལུང་པ(l-ung ba),音译即“隆巴”或“龙巴”)。这使得贡嘎山山块的整体结构表现为一条坐落在西侧、向西凸出弧度而往南北延伸的山脉,同时向东伸出若干条支脉。[9]

自1932年贡嘎山被首次登顶以来,贡嘎山山块中有更多的雪山被识别出来。日本山岳会的中村保(Tamotsu Nakamura)自二十世纪末起逐渐记录过一些新山峰,如中部的多戈隆巴峰与北部的鹊巴峰;而随着中国科学院两次系统科学考察和海螺沟景区的建立,又划分出了山块南部如金银山龙山三连峰这样的山峰。二十世纪末以来的登山者也主动创造过一些山峰名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山峰识别方案之间并不完全互补与整合,其间存在不少重叠和矛盾。

生态环境

贡嘎山地区是现代冰川较完整的地区。区内有大型的冰川五条(海螺沟冰川、燕子沟冰川、磨子沟冰川、贡巴冰川、巴王沟冰川),其中的海螺沟冰川最低处海拔仅2,850米,其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为中国已发现的最大冰瀑布。

从贡嘎山南坡大渡河河谷至主峰顶水平距离29公里,而相对高差6,400米[10],因而造就了生物、气候分布的多样性和垂直变化,形成了带谱完整,层次鲜明,世界罕有的生态景观。

以贡嘎山为中心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环境容量最大的风景区,景区总面积10,000余平方公里,包括海螺沟燕子沟木格措塔公草原伍须海等景区。

探险考察活动

更多信息 年, 国家 ...
Remove ads

攀登历史

更多信息 年, 国籍 ...
Remove ads

山峰列表

更多信息 编号, 中文名称 ...
Remove ads

事故

贡嘎山域是高水平现代登山活动集中的地区。自1932年登山运动首次进入贡嘎山域以来,时有与登山或徒步活动相关的事故发生。

1932年,首次攀登贡嘎山主峰的西康探险队中,攀登者埃蒙斯因冻伤而截肢,是贡嘎山域首个因登山活动而发生的事故。

1957年,第二次攀登贡嘎山主峰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中,气象学者丁行友因雪崩罹难;第二次登顶后下撤过程中,师秀、国德存、彭仲穆滑坠遇难。

1979年底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球攀登者开放贡嘎山域的登山注册;随后数支日本队在主峰东北山脊多次发生滑坠事故,12名日本登山者先后死亡。其中松田宏也侥幸逃生,被当地彝族采药人发现得救,成为著名的救援案例。

1980年10月13日,美国Mountain Travel队在向主峰西北山脊攀登时遭遇雪崩,Jonathan Wright坠落时颈部受伤,不久死亡。

1982年5月25日,德国登山队中的Andreas Eschmann在主峰西北山脊下撤途中踩塌雪檐,向北壁侧滑坠遇难。

1998年11月14日,韩国全南联盟登山队的吴从洛在登顶后的下撤过程中向北壁侧滑坠遇难。

2009年5月20日,美国组合Jonny Copp、Micah Dash和Wade Johnson三人在攀登爱德嘉峰时,在C1营地附近遭遇从山顶附近开始坠落的雪崩,被掩埋而遇难。是为著名的爱德嘉峰山难。

2018年,中国攀登者刘兴在攀登北部的日乌且峰过程中,在登顶下撤时不幸遇难。

2020年10月5日,一支中国攀登队伍在攀登北部的勒多曼因峰后下撤时,队长刘军因体力不支,滑坠遇难。

2021年10月6日左右,戴山的子干沟一侧线路上有一中国籍男性登山者因体力不支等原因,在发生滑坠后失去生命体征。

除登山活动外,因环贡嘎穿越是中国境内著名的徒步路线,故与徒步活动相关的事故亦时常发生。环贡嘎徒步路线的起止点一般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老榆林村和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草科藏族乡;线路总长度在90公里左右,一般情况下完成需要4天左右的时间。环贡嘎徒步路线较为明确、各路段并不十分危险,但前期路段海拔提升较快,因此造成伤亡的事故原因集中于高山病。徒步者常因独自行动、因肺水肿或脑水肿导致昏迷或身体失能,无法被及时发现而在睡眠过程中死亡。此类事故多发生在日乌且垭口附近的营地,如上日乌且营地,且几乎在每年的徒步季节都有发生。典型案例如:

2018年1月,有广州籍驴友试图徒步穿越贡嘎山时因高原反应引起肺水肿而在帐篷中去世[27]

除上述户外活动外,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亦是优美自然风光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的同时,也偶有观光游览相关的事故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事件大多与不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游客离开安全区域有关,已开发地区的安全系数实际很高;故此类事件实际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2019年8月2日,一名湖北籍男童在海螺沟景区四号营地游览时失踪。救援人员至今未能寻获其下落。[28]

2021年5月22日,广东籍游客惠某在田海子山附近独自游览和进行风光摄影时,不幸遭遇雪崩罹难。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