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赫希施塔特之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希施塔特之戰
Remove ads

赫希施塔特之战(法语:Bataille de Höchstädt)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爆发的会战,战场位于今巴伐利亚多瑙河畔赫希施泰特,交战双方分别是维拉尔元帅指挥的法国、巴伐利亚联军与斯蒂霍姆伯爵英语Hermann Otto II of Limburg Stirum指挥的帝国军。

事实速览 赫希施塔特之战, 日期 ...

1703年夏,法巴联军沿多瑙河进攻,威胁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巴登藩侯路德维希·威廉为防止其进入帝国腹地,率军入侵巴伐利亚,夺取奥格斯堡。之后,路德维希命令斯蒂霍姆率18,000人于多瑙沃特渡多瑙河,联合进攻在诺登多夫的法巴联军。然而当斯蒂霍姆于9月19日抵达赫希施塔特时,维拉尔已经率军先至多瑙沃特。

9月20日清晨,斯蒂霍姆伯爵发现15,000人的法巴联军主力部队自多瑙沃特逼近,同时迪松侯爵率8,000人的部队在其后方。他遂决定北撤至讷德林根,却在撤退途中遭迪松侯爵袭击。帝国军击退人数居劣的对手,但法巴联军主力部队于上午11时抵达战场,在数小时的战斗中重创帝国军,并意图封锁其北向道路。利奥波德·冯·安哈特-德绍率部顽强抵御法军进攻,掩护其馀部队有序撤退。

Remove ads

背景

1701年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次年巴登藩侯路德维希·威廉帝国军围攻兰道城,后于9月9日攻陷该城。之后,路易十四下令卡蒂纳派出一支由维拉尔指挥的派遣军团前往德意志地区,与盟国巴伐利亚会合[4]。10月13日,维拉尔欺骗帝国军,法军不受抵挡地渡过莱茵河[5]。10月14日上午,法军与帝国军在弗里德林根堡附近相遇,法军胜利并打通前往多瑙河的道路[6]。然而之后巴军的消极让法军浪费了十五天的进攻机会,最终只得前往梅斯进入冬营[7]

1703年2月12日,维拉尔再次率军渡过莱茵河,准备与巴伐利亚军会合[8]。3月9日,法军攻下莱茵河重镇凯尔[9]。与此同时,巴伐利亚军占领多瑙河上的数个重要节点。之后,维拉尔绕过帝国军防线,跨越黑林山多瑙河移动,于5月9日与巴军相遇[10]。维拉尔在两军会合后提出直接沿多瑙河进攻神圣罗马帝国帝都维也纳进攻,但被马克西米利安否决。其反而选择突击蒂罗尔地区,但于8月底被迫撤退[11]。9月1日,维拉尔与被逐出蒂罗尔的巴伐利亚军在迪林根会合[12]。与此同时,巴登藩侯路德维希·威廉挥师入侵巴伐利亚,布阵在多瑙河畔迪林根以北的豪恩斯海姆。9月3日,他留下斯蒂霍姆伯爵英语Hermann Otto II of Limburg Stirum率18,000人牵制法巴联军,亲率小部队于蒙德京根渡多瑙河,进军奥格斯堡,威胁巴伐利亚首都慕尼黑。马克西米利安与维拉尔猝不及防,急欲拦截,留下迪松侯爵率13,000人把守迪林根[13]。9月6日,帝国军攻陷奥格斯堡,法巴联军遂退守多瑙河右岸、迪林根以东40公里的诺登多夫。巴登藩侯命斯蒂霍姆伯爵于多瑙沃特渡河,与之合攻法巴营地。然其火炮迟滞,维拉尔与马克西米利安抢先抵达多瑙沃特,并命迪松侯爵自迪林根进军。9月19日,斯蒂霍姆伯爵停留在赫希施泰特,不知此时维拉尔的主力部队已经阻挡住其前进路线,而迪松还率8,000人自其后方逼近[1]

Remove ads

战斗

帝国军当晚驻扎于距赫希施泰特7.7公里的施文宁根英语Schwenningen外平地。9月20日清晨6时,巴伐利亚骑兵斥候自多瑙沃特赶来,在塔普夫海姆普鲁士部队前哨交锋,同时帝国军的征粮队遭遇谢拉德将军指挥的迪松侯爵前哨部队。斯蒂霍姆伯爵英语Hermann Otto II of Limburg Stirum正确判断自身受两面夹击,遂与副手施伦堡伯爵英语Johann Matthias von der Schulenburg及普鲁士部队司令德绍紧急商议,认定当前阵地难以固守,决定沿施文宁根至讷德林根北向撤退。其随后鸣放三响火炮,示警全军归队[14]

Thumb
普鲁士部队司令利奥波德·冯·安哈特-德绍率军顽强抵御,使帝国军大部得以脱逃

不幸的是,此信号与维拉尔元帅和迪松侯爵事先约定的进攻信号相同。迪松误以为维拉尔已准备就绪,于上午8时提前发动攻势,当时维拉尔尚在数里之外。此举虽暂阻帝国军撤退,双方在一系列激烈交火中伤亡惨重,但帝国军最终击退人数较少的法军。至上午11时,迪松部队在抵御多时后濒临崩溃。斯蒂霍姆伯爵以为胜局已定,却发现法巴主力军已抵战场。阿尔科伯爵英语Jean Baptist, Comte d'Arco率领的巴伐利亚骑兵立即冲击帝国军阵线,为较缓慢的步兵争取时间,切断其通往讷德林根的道路[15]

至13时,帝国骑兵激战近五小时,损失惨重。斯蒂霍姆伯爵下令骑兵撤离,而步兵则需自行突围。四营法军步兵曾一度阻击携带庞大辎重的帝国步兵,但后者数次拼死冲锋方重开道路。最终,德绍率后卫部队顽强抵抗,为帝国步兵馀部争取脱逃时间[2]

Remove ads

后续

至16时,帝国军步兵全部撤离战场,斯蒂霍姆伯爵率军撤往讷德林根,巴登藩侯率军撤往莱茵河方向,帝国军的部署陷入混乱[16]。此场会战的伤亡估计不一:维拉尔在其回忆录中宣称杀伤及俘虏逾12,000名敌军,己方仅损失1,000人[2],并常被后世英语书籍引用。奥匈帝国历史学家加斯东·博达尔英语Gaston Bodart则估计帝国军损失约4,500人,法巴联军损失约1,500人[3]普鲁士王国档案记载其参战的6,000人部队损失900人,其馀友军损失约3,000人[17]。之后,维拉尔与马克西米利安·埃曼努尔对随后的作战方向产生分歧,维拉尔主张追击斯蒂霍姆伯爵,马克西米利安主张围攻奥格斯堡,最后维拉尔因两者之间的矛盾被召回国[1][18]

注脚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