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赫梅利尼茨基

乌克兰赫梅利尼茨基州的首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梅利尼茨基map
Remove ads

赫梅利尼茨基乌克兰语Хмельницький罗马化Khmelnytskyi发音:[xmelʲˈnɪtsʲkɪj] )是乌克兰西部赫梅利尼茨基州赫梅利尼茨基区赫梅利尼茨基市镇乌克兰语Хмельниц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内的城市,为同名州的州府,及同名区和同名市镇的行政中心。1954年前称普罗斯库里夫[注 1](俄语:Проскурів)。位于南布格河畔,距离首都基辅340公里,人口数量为2022年人口估计为274,452人[2],是波多利亚历史地区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文尼察。。

事实速览 赫梅利尼茨基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 国家 ...

该城市于 1431 年首​​次被提及,是波兰的军事哨所,在波兰统治下被称为Płoskirów 。在赫梅利尼茨基起义期间,它被哥萨克人占领,后来由奥斯曼人统治直到 1699 年。 1793 年,波兰第二次被瓜分后,它被划归俄罗斯,成为新成立的波多利亚省的一部分,在那里它被称为ProskurivProskurov。从 1917 年到 1920 年,它由短暂存在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控制,后来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由于乌克兰犹太人大屠杀,该市的犹太人口从 1939 年的 42% 下降到 1959 年的 10% [3]。 1954年,为了纪念哥萨克领袖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该市更名为赫梅利尼茨基。

赫梅利尼茨基是铁路枢纽和重要工业中心的所在地,也是赫梅利尼茨基国立大学和赫梅利尼茨基州乌克兰音乐和戏剧院等高等教育中心。

Remove ads

名称

赫梅利尼茨基在历史上有过多个名称。在关于这座定居点的最古老的书面证据中,这座城市被称为“普洛斯基罗夫采”(Ploskirowce),而后来的文献则将其命名为“普沃斯基罗夫”(Płoskirów),这名字可能起源于普沃斯卡河[4]

1793年,该市更名为普罗斯库罗夫(Proskurov),该名称出现在波多利亚省的设立法令中。这个地名与“proskura”(意为礼拜仪式中的面包)非常相似。[5]

1954 年 1 月 16 日,普罗斯库罗夫更名为赫梅利尼茨基,以纪念反抗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哥萨克酋长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历史

Thumb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该城的建立日期尚不确定。赫梅利尼茨基所在地区自青铜时代以来就有人居住。在城郊有许多考古发现。例如,在列日涅夫区以东,有公元前 2000 年青铜时代和公元前7-3 世纪斯基泰时代的定居点[6]。最早用西里尔字母书写对该城的记载。已知最早的历史记录是在 1431 年[7],当时它被称为Płoskirów,是波兰王国的一部分。它是一座王城。

1672 年至 1699 年间,波兰统治曾被鄂图曼帝国短暂打断。在此期间,它是波多利亚梅吉比日桑贾克的一个分区,名为波洛斯基鲁夫(Poloskiruf[8]。1793 年第二次瓜分波兰后,该城市被俄罗斯帝国吞并,并更名为普罗斯库罗夫(Проскурoв)。根据1897 年俄罗斯人口普查,普罗斯库罗夫拥有 22,855 人口,是波多利亚第五大城市,仅次于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乌曼文尼察巴尔塔。 1920 年,它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 1954 年,为了纪念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谈判达成的条约签署 300 周年,该市最终更名为赫梅利尼茨基。

2006 年,“乌克兰历史背景下的赫梅利尼茨基城”会议上提出的新档案资料将该城最早的提及日期从 1493 年提早到 1431 年,因此会议将其官方 513 周年纪念日改为 575 周年。[9]

Remove ads

屠杀

乌克兰独立战争期间,该地区曾发生过一系列犹太人屠杀,统称为普罗斯库罗夫屠杀。根据文尼察市档案馆的记载,这场屠杀发生在1919年2月15日星期五夜间,实施者是乌克兰人民军的一位奥塔曼(将军),伊凡·谢梅先科(Ivan Semysenko)。关于罹难人数的估计各不相同,有人估计仅普罗斯库罗夫一地就有1500名犹太人遇难,附近的菲尔施泰因(Filshtein)也有600多人被杀。[10]

就在悲剧发生的两天前,即 2 月 13 日,西蒙·彼得留拉被任命为国家元首。他发布了第 131 号命令,其中提到乌克兰众多犹太党派(崩得锡安工人、犹太人民党、统一党)奋起捍卫乌克兰共和国主权并与乌克兰政府合作。他谴责此类大屠杀,并表示发起屠杀的人是逃兵和国家敌人,必须清除。总参谋长尤纳基夫共同签署了该命令。该命令于 2 月 20 日(旧历 3 月 4 日)在《乌克兰报》上公布。后来,彼得留拉特别命令处决谢梅先科,因为他是大屠杀的发起者。消息人士称,谢梅先科最后被处决[11],其他消息来源称他被释放。[11]

审判施瓦茨巴德期间,刺杀彼得留拉的凶手因自我审判(复仇)而被赦免,辩方的主要论点是,施瓦茨巴德是彼得留拉统治期间大屠杀中被杀害的犹太人的复仇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

Thumb
德国占领期间的普罗斯库罗夫街角

该镇于 1941 年 7 月 8 日至 1944 年 3 月 25 日被纳粹德军占领。 1941年 11 月 4 日,该镇及其周边村庄的 5300 名犹太居民被别动队枪杀[12]。1941 年 12 月 14 日,一个纳粹隔都于当地落成,所有幸存的犹太居民都必须重新安置在那里,并被迫劳动。他们随后在 1942 年秋天被杀害。该镇共有 9500 多名犹太人被杀害。[13]

冷战

冷战期间,赫梅利尼茨基是苏联战略火箭军第 43 火箭军第 19 师的驻地[14]。 该师驻扎在那里的洲际弹道飞弹筒仓在 1990 年代被拆除并摧毁,部分拆除工作得到了美国合作威胁降低计画的资助。

Thumb
乌克兰赫梅利尼茨基公园列宁雕像被推倒

俄乌战争

直到2020年7月18日,赫梅利尼茨基才被划归为州辖市,并作为赫梅利尼茨基区的行政中心,但它并不属于该区。 2020年7月,作为乌克兰行政改革的一部分,赫梅利尼茨基州的区数减至三个,赫梅利尼茨基市也并入赫梅利尼茨基区。[15][16]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2022 年 10 月 10 日,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作为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大规模报复性打击的一部分,该城市遭到俄罗斯巡航导弹的袭击,导致该市停电并限制供水。[17]

12月31日,该市发生飞弹袭击,城内一座加油站和一处军事设施遭两枚俄罗斯巡航导弹击中,造成至少一名平民死亡,九人受伤。攻击也造成部分地区停电,十多辆汽车和多栋住宅建筑受损,其中包括一所幼儿园。[18][19]

2023年2月23日,俄罗斯军队使用三架伊朗制造的“沙赫德”型无人机袭击了赫梅利尼茨基,造成一人死亡,四人受伤。此外,攻击还引发火灾,并损坏了多栋建筑物。[20]

地理

Thumb
2010 年代初,赫梅利尼茨基位于南布格河畔的河畔天际线。

赫梅利尼茨基是赫梅利尼茨基地区的中心,位于乌克兰西部波多利亚中部,总面积8,624公顷(21,310英亩)。赫梅利尼茨基地理位置优越。乌克兰最长的河流之一—南布格河流经赫梅利尼茨基。另外,普沃斯卡河也流经该市西部。

赫梅利尼茨基最丰富的地表组成是以下覆盖层:黄土和黄土型岩石。赫梅利尼茨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植冬小麦黑麦甜菜马铃薯和其他作物。赫梅利尼茨基也非常适合发展园艺和蔬菜种植。赫梅利尼茨基境内的植被涵盖乌克兰两个地理植物区:波利西亚植被带和森林草原植被带。赫梅利尼茨基及其周边地区生产丰富的岩石产品,特别是建筑材料,如石灰石石膏白垩、黎波里粉、结晶层(花岗岩片麻岩)、砂岩,以及石墨皂石高岭土磷灰石、平版石灰石和屋顶板岩。此外,这里还蕴藏著泥炭沥青页岩

气候

赫梅利尼茨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为摄氏20至22度(68至72华氏度),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为摄氏-5至-6度(23至21华氏度)。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为摄氏36至38度(97至100华氏度),冬季平均最低温为摄氏-24至-30度(-11至-22华氏度)。赫梅利尼茨基年平均气温为7至8摄氏度(45至46华氏度)。赫梅利尼茨基年平均降水量为510至580毫米(20.08至22.83 吋)。

更多信息 赫梅利尼茨基(1991–2020,极端值取自1955–2011年), 月份 ...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根据 2017 年的调查,赫梅利尼茨基 94% 的人口是乌克兰族,3% 是俄罗斯族。[24]

语言

根据2001年乌克兰人口普查,赫梅利尼茨基居民的母语分布如下[25]

更多信息 母语, 人数 ...

根据国际共和学会于 2023 年 4 月至 5 月进行的一项调查,该市 88% 的人口在家中说乌克兰语,9% 的人口说俄语。[26]

教育

赫梅利尼茨基拥有 6 所大学(包括赫梅利尼茨基国立大学)、2 所学术院、3 所研究所、12 所学院、4 所技术学校和 15 个乌克兰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代表处。[27][28]

运输

Thumb
赫梅利尼茨基车站

赫梅利尼茨基拥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可连接莫斯科布拉格布拉迪斯拉发华沙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以及乌克兰所有主要城市。赫梅利尼茨基与基辅之间的铁路距离约为 366 公里(227 英里),公路距离约为 384 公里(239 英里)。基辅-利沃夫敖德萨-利沃夫和切尔诺夫策-基辅高速公路均途经赫梅利尼茨基。

航空

赫梅利尼茨基鲁日奇纳机场曾为该市提供服务,该机场拥有一条 2,200 公尺(7,217.85 英尺)长的混凝土跑道;机场设有乌克兰国境检查站。然而,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乌克兰关闭了全国领空,禁止民航飞行至今[29]

运动

Thumb
赫梅利尼茨基的波多利亚体育场

赫梅利尼茨基是波迪利亚·赫梅利尼茨基足球队的主场。

当地名人

  • 鲍里斯·贝伦菲尔德(Boris Berenfeld,1947 - ),生物物理学家
  • 内莉·卡斯曼(Nellie Casman,1896–1984)是纽约意第绪语剧院的演员和歌手。
  • 阿里尔·杜兰特(1898–1981)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
  • 斯维亚托斯拉夫·费奥多罗夫(Svyatoslav Fyodorov,1927-2000)俄罗斯眼科医生、政治家和教授
  • 阿尔伯托·格楚诺夫(Alberto Gerchunoff,1883-1950),阿根廷作家、记者
  • 马克斯·胡斯曼(Max Husmann,1888-1965),瑞士和平缔造者,二战期间参与了“日出行动”
  • 阿纳托利·卡什皮罗夫斯基(Anatoly Kashpirovsky,1939 - ),俄罗斯心理治疗师和精神治疗师
  • 哈里·A·马默(Harry A. Marmer,1885–1953),美国数学家和海洋学家
  • 杰克·利博维茨(Jack Liebowitz,1900–2000),美国会计师,DC漫画的共同持有人
  • 米沙·米斯查科夫(Mischa Mischakoff,1895–1981),美国小提琴家、教师与指挥家
  • 亚历山大·瓦列里耶维奇·波诺马廖夫(1973 - ),乌克兰歌手
  • 莱西亚·尼基蒂乌克(Lesia Nikitiuk,1987 - ),乌克兰电视节目主持人
  • 亚历山大·鲁茨科伊(1947 - ),俄罗斯政治家
  • 奥克萨娜·沙奇科(Oksana Shachko,1987-2018),乌克兰艺术家、 FEMEN活动家
  • 亚历珊卓·舍甫琴科(Alexandra Shevchenko,1988 - ),FEMEN活动家
  • 米哈伊尔·采哈诺夫斯基(Mikhail Tsekhanovsky,1889—1965)是一位艺术家、动画导演、书籍插画家、编剧和雕塑家。
  • 娜塔莉亚·瓦列夫斯卡(Natalia Valevska,1981 - ),乌克兰流行舞曲歌手
  • 阿拉·扎海克维奇(Alla Zahaikevych,1966 - )是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
  • 克莱门斯·扎莫伊斯基(Klemens Zamoyski,1738–1767 年)波兰贵族、扎莫希奇庄园第八代勋爵
  • 托马斯·约瑟夫·扎莫伊斯基(Tomasz Józef Zamoyski,1678–1725 年),波兰贵族,扎莫希奇庄园第五代勋爵。

姊妹城市

赫梅利尼茨基与以下城市缔结为姊妹城市:

此外,赫梅利尼茨基也与德国的斯图加特德累斯顿建立了牢固的伙伴关系。[32]

2016 年 1 月,由于俄乌战争 ,赫梅利尼茨基市议会终止了与俄罗斯城市特维尔伊万诺沃的姊妹城市关系。[33]

当地相片

参考资料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