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赵巧岩石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赵巧岩石窟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文物遗址年代判定为唐。2012年7月16日公布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巧岩石窟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诺江镇牌坊街社区诺江中路。赵巧岩唐名壁州神庙石刻,因毗沙门天王像,左手托塔似灯,民间传说赵巧送灯台而得名赵巧岩。崖高12.3米,宽40米,崖体坐东北向西南,唐人刻篆甚多,现存唐代龛窟15个,内含空龛1个,千佛屏1个,现存造像241尊,题记4幅,碑刻l通。除千佛屏外,其中初唐6龛,晚唐8龛。龛窟形式有单层圆形龛、外方内马蹄形龛,外方内圆龛和外方内屋形龛四种。最大盘高5.5米,宽3.5米。造像题材有佛、菩萨、普贤、天龙八部、西方净土变、弟子、毗沙门天王、力士、飞天等。造像的组合形式有单尊、三尊、五尊、七尊和多尊。第1号龛毗沙门天王龛是一个未完工的造像龛,它的体形与巴中南龛的毗沙门天王像极相似,天王侧有侍者像二,左女右男,天王像高4.9米。该石窟造像雕刻精美,薄衣轻快,线条流畅,为研究唐代佛教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1994年,赵巧岩石窟被通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
Remove ads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