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赵怀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赵怀仁(法语:Bomans Helena Maria,1932年1月28日—2013年12月21日),比利时人,圣母圣心传教修女会修女,在台湾台北市万华区创立台湾最早专门照顾早产儿的圣若瑟医院,为第六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生平
赵怀仁在1932年1月28日生[1],比利时根克德兰护士学校毕业[2]。1959年2月,她与圣心会修女辗转经香港抵台湾,于台北市较落后贫困的万华大埔街为贫病及行动不便的人行医[3]。
由于当时台湾营养条件较差、公共卫生落后,早产十分频繁,年轻父母无法负担庞贵的医疗费只能抛弃骨肉,常自垃圾堆捡拾早产儿回家的赵怀仁遂决定成立以照护妇幼为主的圣若瑟医院,并发展台湾最早期的早产儿及新生儿照护[4]。1962年,借由德国的捐助,台北市东园街成立了台湾最早有早产儿保温箱的的圣若瑟医院[2][3]。
和赵怀仁同为第一批自比利时来台的葛永勉修女回忆,当时她们由一名美籍医师转赠的婴儿保温箱开始,直到后来有四、五十个保温箱,但各方涌至的早产儿或病婴越来越多,有时一个保温箱还同时挤了两、三名早产儿。赵修女也设计让每个病儿的粪便都用桶子装起来,一天看两次,从中观察病婴恢复情形,并藉以调整冲泡牛奶浓稠度。[2]
1963年至1983年间,从基隆到新竹的早产儿,不是送到台大医院就是送到圣若瑟医院[5]。圣若瑟医院收治早产儿最多达到两百名,而且保温箱还排到走廊,为当时全台湾最大的早产儿保温加护中心[2]。
曾担任圣若瑟医院担任主治医师的邹国英指出,她刚到圣若瑟,只见普通的保温箱、氧气、点滴输液等设备,显示人力照顾比仪器更有用,于是她跟赵修女商量,除非是体重不足一千两百公克的早产儿,否则院方应尽力说服家长,并给予医疗费用补助或分期付款。邹国英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只需使用呼吸器的早产儿,家长有意放弃治疗,但经过赵修女与对方恳谈后,以留院一周观察为期限,结果这名早产儿可脱离呼吸器,顺利出院。[2]
耕莘医院永和分院公卫副护理长潘银莺修女表示赵怀仁虽为圣若瑟医院院长,但照顾早产儿仍亲力亲为,连洗厕所、擦地板等杂事,也与院内护理人员一起分工[2]。赵怀仁为北台湾早产儿奉献长达二十年,共照顾两万千名五千多个早产儿,后来1983年圣若瑟医院与新店耕莘医院合并,于永和区现址新建医院并更名为天主教耕莘医院永和分院[3]。她本人退居护理部主任,在该院从事社会服务及牧灵工作区医护人员[2]。1984年,耕莘医院永和分院成立早产儿基金会[6]。赵怀仁眼看早产儿医疗有基金会及保险给付,与修女们转而关注滞留在台的外籍劳工,并不时抽空至三峡非法外劳收容中心[2]。
1992年,赵怀仁和天主教四海协会、罗东圣母医院合作,和葛修女等人至内蒙古磴口县立医院,协助内蒙古巴彦淖尔医护人员的训练计画[2]。
1995年,赵怀仁替同乡、也属同一教会的石仁爱代领第五届医疗奉献奖,次年她得第六届奉献奖时,却因心脏病发也由人代领[7]。这群在万华照顾早产儿的圣母圣心传教修女会修女,包括赵怀仁、葛永勉、何华珍都陆续得到医疗奉献奖[5]。
2005年6月12日,圣若瑟失智老人养护中心为要返回比利时的赵怀仁送行[4]。尽管回到比利时,圣若瑟失智老人养护中心还是收到她所捐的五百欧元善款[8]。何华珍曾回比利时探望在修院的赵怀仁[5]。
Remove ads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