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软体定义边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软体定义边界(software-defined perimeter)简称SDP,也称为黑云(black cloud),是一种强化电脑安全的方法。软体定义边界框架是由云端安全联盟开发,依身份控制资源的存取。在软体定义边界中,连通是用need-to-know模型来控制,软体定义边界使用零信任模型,在允许存取应用基础措施之前,会先验证设备状态和身份[1]。软体定义边界的应用基础措施是有效的“黑”,这是美国国防部所使用的词语,用来描述无法侦测的基础措施,没有可见的DNS资讯或是IP地址。这些系统的支持者声称软体定义边界可以减缓网路攻击,例如伺服器扫描、拒绝服务、SQL注入、作业系统或应用程式的弱点利用、中间人攻击、传递杂凑、pass-the-ticket、以及未授权用户的其他攻击[2]。
和传统边界的差异
传统网路安全是靠固定的边界,一般是受防火墙保护。这可以隔离内部服务和外部环境,但在以下情形下,仍会有弱点:
- 用户管理设备:这些设备不受传统的边界控制所管辖。
- 钓鱼攻击:此攻击可以让未授权的使用者进入边界存取。
- 导入云端:应用程式可以托管在任何地方,让边界控制更加困难。
软体定义边界的处理方式,包括让应用程式隐形,公开网际网路无法看到内部资源,另外也强化存取控制,只有授权的使用者才能连接应用程式。
SDP架构和工作流程
SDP包括两个主要元素:SDP控制器管理存取政策,以及设备之间的通讯,SDP主机可以初始应用(请求存取)或接受应用(提供存取)。
其工作流程如下:
- 布署SDP控制器,连接到认证服务(例如Active Directory、多因素认证等)
- 让接受SDP的主机上线,以认证控制器
- 初始化SDP主机,认证控制器
- 控制器确认己授权的通讯,建立主机之间的安全通讯。
SDP部署模型
模型部署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配合不同的情境使用:
- Client-to-Gateway:将伺服器放在防火墙后,减缓在网路或是网际网路的横向移动攻击。
- Client-to-Server:类似Client-to-Gateway,但是由被保护的伺服器直接运行SDP软体。
- Server-to-Server:在伺服器提供的API之间建立安全通讯。
- Client-to-Server-to-Client:针对像视讯会议之类的应用程式,建立安全的点对点连线。
SDP应用
SDP可以在不同的情形下提供安全性
- 企业应用程式隔离:保护敏感应用程式,不受网路上未授权的存取。
- 云端安全性:建立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安全性。
- 物联网(IoT):保护管理IoT设备的后端应用程式。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