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辛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辛术(500年—559年),字怀哲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东魏、北齐官员。

生平

辛术少年聪明,有见识和气度,以司空胄曹参军起家官天平二年八月甲午(535年10月2日),东魏发动百姓七万六千人在邺城新建宫室,辛术与仆射高隆之共同主管营造[1],辛术有构思条理,百工之事都能成功,两度升任尚书右丞,外任清河郡太守,行政以才能而出名。高洋继承霸府,普遍调换太行山以东各郡太守,特别下文书征召辛术出任并州长史,当时只有高阳内史李绘和辛术两个人受到特别征召[2],辛术因为给父亲辛琛守丧而离职。清河郡父老数百人拜谒京城请求为辛术立碑歌颂功德。辛术与尚书左丞宋游道、中书侍郎李绘等人共同前往晋阳,辛术和李幼廉等六人常常在高洋的私人住宅中,号称馆客,都受到上客之礼对待[3][4]辛术屡次升任散骑常侍[5][6]

武定五年(547年)[7][8]侯景反叛东魏,辛术于武定六年八月庚寅(548年9月19日)出任东南道行台尚书[9][10],封江夏县男,与高岳等人击败侯景,生擒萧渊明,升任东徐州刺史,出任淮南经略使。北齐天保元年(550年),侯景征收长江以北地区的租税,辛术率领各路军队渡过淮河拦截侯景的军队,焚烧侯景的稻谷数百万石。辛术回到下邳镇守,百姓随辛术北渡淮河的有三千多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死太守,齐文宣帝高洋听说后,敕令辛术从今以后所统帅的十余州众人有犯法的,如果是刺史犯法要先启奏朝廷,刺史以下的官员则先处理再上奏。北齐的行台兼管民政,就是从辛术开始。安州刺史、临清郡太守、盱眙蕲城二镇将犯法,辛术都上奏将他们处死。睢州刺史及所部太守都犯了死罪,朝廷将他们的奴婢百口以及资产全部赐给辛术,辛术三次推辞不被允许,辛术就将奴婢和财产送给有关部门,不再过问。邢邵听说,给辛术写信说:“昔日钟离意说:‘孔子在盗泉忍受饥渴’,就把珠玉扔到地上,您现在能够如此,可以说是不同时代的同一行为。”[11]天保三年三月戊子(552年4月29日),齐文宣帝诏令清河王高岳、司徒潘相乐和行台辛术率领军队南征[12][13]。等到王僧辩击败侯景,辛术前往招引安抚。当时王僧辩派陈霸先带兵去广陵接受郭元建等人的投降,又派使者去安慰他们。这时正好是侯子鉴渡江逃到广陵,他对郭元建说:“我们这些人,是南梁的宿敌深仇,有什么面目再见到梁朝的君主!不如投奔北方,还可以返回故乡。”于是这些人全都向北齐投降,南梁的城镇相继归附北齐,前后有二十三州,辛术于是移军镇守广陵。当陈霸先行军抵达欧阳的时候,辛术已经占据了广陵[14]。天保三年(552年)四月壬申,辛术从广陵将传国玺送到邺城[15][16],齐文宣帝拿着传国玺告祭太庙。传国玺就是秦朝时所制,四寸见方,上纽盘龙交错,文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西汉和东汉相传,又传到曹魏和西晋。晋怀帝司马炽败亡,传国玺被刘聪获得。刘聪败亡,传国玺又被后赵获得。后赵败亡,晋穆帝永和年间,濮阳郡太守戴僧施得到了传国玺,派遣督护何融送到建邺。经历刘宋、南齐、南梁,南梁败亡后,侯景得到传国玺。侯景败亡,侍中赵思贤携带传国玺从京口渡过长江,投奔南兖州刺史郭元建,遇到贼人,赵思贤的随从将传国玺丢弃到草丛中,等到了广陵才告诉郭元建,郭元建找到传国玺,送交辛术,所以辛术将传国玺进献给北齐朝廷[17][18]。天保三年五月,齐文宣帝派潘乐、郭元建率兵去包围秦郡,辛术进谏说:“我朝现在和湘东王萧绎之间和睦友好,信使往来不绝。阳平是侯景的地盘,拿下它是可以的。现在王僧辩已经派严超达去守秦郡,从道义上说怎么能再去争夺这个城市?而且现在正当雨季,地上积水,不如班师回朝。”齐文宣帝不听。陈霸先命令别将徐度带兵去协助秦郡的防务,要求他们固守城池。北齐军队有七万之众,攻打很猛烈。王僧辩派左卫将军杜崱去救援,陈霸先也亲自从欧阳赶来会师。他们和郭元建在士林大战,把郭元建打得惨败,斩下首级一万多,俘虏了一千多人,郭元建收拾残兵败将向北逃窜。南梁因为双方还在讲友好,互通信使,所以就没有穷追不舍[19][20][21][22][23]。不久辛术被征召出任殿中尚书,兼领太常卿,仍与朝廷贤士议定律令,升任吏部尚书食干南兖州梁郡[24][25]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负责吏部铨选官员的知名人物有四个人,各有得失,未能尽善尽美。高澄年轻豁达开朗,缺点在于粗疏;袁聿修谨慎忠厚,缺点在于过细;杨愔风流敏捷,取人失于浮华。只有辛术崇尚贞坚清白,以才能取士,力求名副其实,新老官员都加以举荐,管理仓库的有才能也给提拔,门第高低贵贱都不遗漏。考查四个人前后铨选衡量,以辛术最为公允适中[26],很为当时称赞推崇。天保末年,齐文宣帝曾经命令辛术选拔百名官员,参选的有两三千人,辛术品评士子,人们没有怨恨诽谤,他所提拔的人,后来也都显贵[27][25]

辛术品德清廉,很少奢侈的欲望,对于公职十分勤勉,未曾有懈怠,指挥军队有威严,管理百姓施行仁政。辛术年轻时喜欢文史,晚年更加勤于学习,即便在行军途中也是手不释卷。等到平定淮河以南,辛术对所有的物资秋毫无犯,只是大量收集典籍,大多是刘宋、南齐、南梁时的好版本,收集了一万多卷书,还有顾恺之陆探微等人的名画,王羲之王献之以下的书法也为数不少,全部不上交官府,收入自己的家。回朝之后,辛术多用收集的典籍名画馈赠权贵,舆论因此鄙视他。天保十年(559年),辛术去世,虚岁六十。皇建二年(561年),朝廷赠予辛术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青州刺史[28][29]

Remove ads

其他

辛术和尚书仆射杨遵彦都对辛德源虚心礼遇,共同向朝廷举荐他[30]

家庭

父亲

  • 辛琛,北魏龙骧将军、南梁郡太守、扬州征南府长史

兄弟姐妹

  • 辛悠,北魏侍御史
  • 辛俊,北魏山南行台郎中
  • 辛休,早逝
  • 辛脩,早逝

子女

  • 辛阁卿,北齐尚书郎
  • 辛衡卿,隋朝仓部侍郎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齐书·卷38》,出自李百药北齐书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