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英语:The Dickson Experimental Sound Film)是一部于1894年底或1895年初由威廉·迪克森制作的电影。它是已知的第一部有现场录音的电影,也同时是第一部使用由迪克森和汤玛斯·爱迪生开发的有声活动电影机(原始有声电影系统)制作的电影。这部电影在纽泽西州的爱迪生黑玛丽亚摄影棚中拍摄,没有证据表明它曾以其原始样貌展示于众。
2003年,《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因在“文化上、历史上或美学上具重要意义”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影片登记表保存。[1][2]
Remove ads
概要
电影里拍摄了迪克森在舞台上对著一个硬蜡圆筒(本体位在电影机视线之外)的喇叭演奏小提琴,[3]他演奏的是来自罗贝尔·普朗凯特的轻歌剧《科尔内维尔的钟》中的船歌〈Va, petit mousse〉。[4]在迪克森面前则有两人随著音乐起舞。在电影的最后还有第四个人从画面左侧、喇叭和迪克森的背后走上台。电影的修复版全长只有17秒,但圆筒录到了大约两分钟的声音,包含23秒的小提琴音乐,为整部电影的原声带。
重新被发现
《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的无声35毫米硝酸纤维拷贝胶卷约有40英尺长,于1942年被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并转录至安全胶卷上。汤玛斯·A·爱迪生公司在1956年将爱迪生实验设施捐赠给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1960年代初,这部电影的硬蜡圆筒原声带在汤玛斯·爱迪生国家历史公园中被发现,当时其被发现放在爱迪生设施录音室的金属罐中,罐上有标示“Dickson—Violin by W.K.L. Dixon with Kineto”,但当研究人员在1964年将罐子打开时,罐中的圆筒早已断成两截。同年,管理局将公园中所有剩馀硝酸纤维胶卷都被移至国会图书馆进行保存,在这其中有一支被图书馆标记为“迪克森小提琴”(Dickson Violin),据图书馆电影与电视典藏品管理人派崔克·劳尼(Patrick Loughney)所示,该胶卷“长39英尺又14帧[比40英尺短了两帧]”。[6]
《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的音画结合要等到1998年,当时劳尼与历史公园的录音室设施管理人杰瑞·法布里斯(Jerry Fabris)安排对电影的硬蜡圆筒进行修复,并在纽约的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录音档案馆(Rodgers and Hammerstein Archive of Recorded Sound)恢复了其中的内容,接著用新的录音母带将其内容录下,以便日后在数码录音带上重现保真度。由于图书馆不具备将恢复的配乐与电影画面同步结合的能力,制片人和修复专家瑞克·施密德林建议让获奖无数的电影剪辑师沃尔特·默奇参与其中(两人在1998年合作修复了奥森·威尔斯执导的《历劫佳人》),默奇最终得到了17秒的电影画面和从圆筒中恢复的2分钟的声音来进行处理。[7]默奇通过将素材进行数位媒体编辑成功把《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音画同步结合。光影魔幻工业在修复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具体作用不详。[8]《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修复版于2002年6月1日的黑玛丽亚电影节(Black Maria Film Festival)上在历史公园的20英寸屏幕上放映。
根据圆筒的记录,在电影机开始录影之前,可以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说:“我问它有没有在拍。它在拍了吗?开始吧。”这段声音有包含在2000年代初的发行版中。[9]由于这句话说出时拍摄尚未开始,因此这不能算是电影史上的第一句台词。
《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还有一个未解之谜,那便是电影的片长是怎么拍到17秒的。根据管理人的报告,35毫米冲印的标准胶片每英尺有16帧—39英尺(12公尺)加上14帧,因此总共有638帧。默奇判断这部电影是以每秒40帧 (fps)的速度拍摄的,这样638帧能拍摄15.95秒的画面;劳尼则判断拍摄速度为46fps,这样638帧能拍摄13.86秒的画面。若劳尼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代表如果整个小提琴演奏都被拍摄下来,现有的两份胶卷都遗失了多达9秒的画面。电影历史学者戈登·亨德里克斯根据自己对18部活动电影机胶片的测试,认为没有一部活动电影机胶片是以46fps拍摄的,因此默奇判断出的40fps速度更有可能,然而在该速度下的最大潜在片长与默奇数位化的电影实际片长之间仍然存在超过一秒的差异。[10]17秒的片长计算出电影机的平均拍摄速度约为37.5fps,这与默奇的判断存在显著差异。
Remove ads
同性恋解读
作家维托·鲁索在他的《赛璐珞壁橱:电影中的同志》(1981年)一书中谈及《迪克森实验有声电影》并声称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同性恋兄弟》(The Gay Brothers),但没有注明出处。[11]鲁索对这部电影未经证实的命名已在网上和至少三本书中被广泛采用,他关于电影含同性恋内容的未经证实的断言也经常得到回响。[12]除了没有证据能证明罗素给这部电影取的片名为真外,“gay”一词在电影拍摄的1890年代时还没衍生出“同性恋”或“同志”的意思。[13]此外没有证据表明迪克森打算将电影里一起跳舞的两人(可能是爱迪生实验室的员工)描绘成一对同性情侣,考虑到迪克森演奏的歌曲〈Va, petit mousse〉的歌词描述了没有女性的海上生活,他更可能是想开一个关于在黑玛丽亚摄影棚里工作的全都是男人的玩笑。不过在19世纪时,在生活的某些领域上,男性与男性共舞是可以接受的,且不会被视为带有同性恋色彩,例如由全男性组成的“雄鹿舞”(Stag Dance)是19世纪美国陆军的标准生活组成,甚至是西点军校课程的一部分。[14]尽管如此,这部电影依旧被视为可能是同性恋出现在电影中最早的例子之一。这部电影也在根据鲁索的书改编的纪录片《电影中的同志》(1995年)中被提及并插入到其中。
参考资料
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