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迪尔穆恩墓葬群
巴林世界遺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迪尔穆恩墓葬群(阿拉伯语:مدافن دلمون,罗马化:Madāfin Dilmūn )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1]包括巴林主岛上可追溯到迪尔蒙文化和乌姆·安·纳尔文化的墓地区域。[2]


巴林自古以来就以拥有大量墓葬而闻名,面积占数平方公里的墓丘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大墓地之一。这些墓地集中在岛屿北部,位于稍高于可耕地的坚硬多石区域——岛屿南部则主要是沙地与类似沙漠的地形。近期研究显示,大约35万座古墓丘可能在数千年间,由当地人口自行建造完成。
这些墓葬并非全属于同一时期,也并非完全相同风格,在墓丘区不同位置,其规模差异很大。由巴林国家博物馆、巴林历史与考古学会参与的研究仍在进行中,以确定墓葬的明确年代序列与延续关系,同时探讨建造这些墓葬的社会或不同社群的文化意涵。
Remove ads
挖掘
英国探险家J·西奥多·班特与妻梅布尔·班特挖掘此地部分墓丘,根据梅布尔撰于1889年2月10日(周日)至2月19日(周二)的日记显示,他们发现了象牙碎片、木炭、鸵鸟蛋壳等物。[3]
西奥多·本特将发掘成果发表于两篇文章[4],而更详细的记录则出现在夫妇二人在1900年出版的《南阿拉伯》(Southern Arabia)一书中[5]。
1950 年代,一支丹麦团队在青铜时代首都巴林堡挖掘时,打开了一些坟丘,并找到了可追溯至约4100–3700年前、属于同一文化的器物[6][7]。此后,许多考古团队陆续挖掘墓葬,让人们对这些墓葬的结构与随葬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8][9]。
每座坟丘的核心为一个中央石砌墓室,外围由低矮环形墙包围,再覆盖土与砾石。坟丘的大小各异,但多数直径约4.5 × 9公尺,高1–2公尺。较小的坟丘通常只有一个墓室,墓室多为长方形,在东北端设有一至两个壁龛,较大的墓室中段偶尔会有额外一对壁龛。[8][9]
虽然大部分墓室通常只埋葬一人,但有些包含多人,而次要墓室往往没有遗骸。死者多头朝壁龛、右侧卧下葬。随葬品不多,仅有少量陶器、偶尔出现的贝壳或石质印章、以沥青封口的篮子、象牙器物、石罐与铜制武器。骨骸显示死者男女皆有,平均寿命约40岁。婴儿通常埋葬于环墙旁或之外,每户家庭平均育有1.6名子女。[8][9]
对墓丘的保护行动曾遭到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反对,认为这些墓葬“不符合伊斯兰精神”,并呼吁将其以水泥覆盖,用于兴建住房。2005 年 7 月 17 日的国会辩论中,萨拉菲派阿萨拉党领袖 阿德尔·穆瓦达表示:“为活人提供住房比为死人保留坟墓更好。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伊斯兰根源感到骄傲,而不是为某个来自其他时空、只留给我们陶器和骨头的古代文明而骄傲。[10]”
参见
- 巴林考古遗址列表
- 宰赫兰古墓群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