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迷宫探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迷宫探索(英语:dungeon crawl)是一种出现在奇幻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情景,主角须在迷宫般的环境中探索、和各种怪物战斗、避开陷阱、解开谜题,并获取宝物[1]。以迷宫探索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电子游戏与棋盘游戏,通常被视为一种游戏类型。


棋盘游戏
棋盘游戏里的迷宫探索可追溯至1975年推出的《Dungeon!》。多年来,许多游戏在此概念基础上发展[2]。其中,2010年代后期最受好评的桌上游戏之一《幽港迷城》即属于迷宫探索类型。
电子游戏
第一个电脑迷宫探索游戏是《pedit5》,由拉斯蒂·鲁瑟福德(英语:Rusty Rutherford)于197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厄巴纳的柏拉图系统上开发。尽管游戏很快从系统中删除,但后来陆续出现了数款类似的游戏,如《dnd》和《Moria》[3]。
1980年代的电脑游戏,如《Rogue》、《The Bard's Tale》、《Cosmic Fighter》、《地下城主》、《Gauntlet》、《Madō Monogatari》、《女神转生系列》、《魔法门系列》、《萨尔达传说》、《梦幻之星》、《创世纪系列》以及《巫术系列》,为该类型游戏奠定了标准。由于需要利用重复或相似的图像来构建迷宫,当时较为原始的图像反而适合此类风格。游戏开发者杂志作者马特·巴顿(英语:Matt Barton)将1982年的《Telengard》形容为“纯粹的迷宫探索游戏”,没有其他分支元素,并指出其地下城的庞大规模是“主要卖点”[4]。
同时期的某些迷宫探索游戏采用了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的战斗模式,例如《Dragon Slayer》[5]与《迷宫塔》[6]。即使游戏融合了其他系统或风格,只要玩家仍被限制于地下城的范围内,通常仍被视为迷宫探索游戏。这包含了围绕着战斗、敌人行为与战利品的复杂机制,并可能具有多人或网上游玩。《Gauntlet》、《暗黑破坏神》、《以撒的结合》及《挺进地牢》为此类游戏的代表[7]。
2010年代初期,迷宫探索类游戏的热度曾经回升,特别是在日本,主要因为由Atlus推出的《世界树迷宫》系列取得成功[8]。

Remove ads
在大型多人线上游戏中,副本是一种特殊区域,通常为地下城或类似的受限环境。它会在玩家队伍进入时生成一个全新的场景[10]。副本化解决了虚拟世界中因共享空间而产生的若干问题,但同时牺牲了共享空间的社交元素,以及虚拟世界的沉浸感。此类区域通常规模较小,且路线偏为线性。
在此类角色扮演游戏中,玩家以第一人称视角带领一支冒险者队伍。游戏环境通常为拼接图设计。代表作包括前述的《巫术系列》、《魔法门系列》与《The Bard's Tale》,以及《世界树迷宫》与《Elminage》系列。这类游戏亦被称为“blobber”,因为玩家在游戏中操控整个队伍,并如同一个单位(“blob”)般移动[11][12]。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