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邱卢素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邱盧素蘭
Remove ads

邱卢素兰(1942年10月—2013年3月20日),本姓刘,后改姓卢,婚后冠夫姓,人称野鸟阿嬷爱鸟阿嬷台湾彰化县人,美容院老板、鸟类摄影家。[3]

事实速览 邱卢素兰, 出生 ...

生平

邱卢素兰于1942年10月出生在彰化浊水溪旁的刘姓农家,六位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约六岁时母亲去世以及二兄需下田帮忙[4],只好到被送到卢姓人家作养女,因此失学[5]

十八岁时,邱卢素兰到桃园龙冈附近的照相馆当学徒[5],虽学到修片技巧,但多数时间打扫煮饭[6]。她喜欢郎静山的山水作品[7]。后改行在台北后火车站的理发店作学徒,婚后顶下在万华内江街的美容院,从三重搬到万华[5]。以美容院的收入,拉拔她三位儿子念到硕士[2]

接近五十岁时,邱卢素兰因理容院工作引发胃肠出血,在丈夫邱顺林劝告下结束理容院。退休后,她在永和国中念夜补校、到青年会学英文、学毛笔。2002年,她要照顾的孙子已上幼稚园,不用花时间照顾,于是长子邱铭源鼓励母亲到松年大学学摄影,并将一台旧的数位相机赠给母亲。[4][7]

邱卢素兰对拍摄鸟类情有独钟,因鸟类的亲情行为让她感触很深[7]。小时候她哭闹时,二兄就会抱她去看屋檐下的燕子或筑巢的绿绣眼 ,巢中鸟儿嗷嗷待哺的画面让她记忆铭心[4][6]。当邱铭源问母亲为何总爱拍鸟?她答说小时候哥哥和妈妈经常背著她看鸟[8]。他表示母亲只要目击母鸟育雏就能忆起早逝的外婆,所以爱拍摄母鸟育雏[2];也说母亲在野外若见鸟类尸体,就会念佛号祈祷,并把它带回再送交给标本中心处理[4]

邱铭源原先送给母亲的数位相机属于低阶机种,再配合起车床师傅加上的天文望远镜,只能定焦拍摄。儿子曾建议母亲选择花卉或昆虫等较容易的主题拍摄,但她坚持只拍鸟。眼见母亲越爱摄影,邱铭源在好友齐柏林支持下,花四十万购买摄影器材给母亲。[4][8]

邱卢素兰拍摄鸟类的照片放上网后,常有人希望征求同意使用照片,因此邱铭源索性在网路上标明“非营利使用一律不必经过同意”的字眼。后来,他们母子发现台湾生态教育的教材贫乏,在三峡建安国小陈木城校长的建议下,更决定为学生拍摄一套台湾常见野鸟图鉴教材。[4]

自六旬开始学习专业摄影的邱卢素兰,在各项比赛中获奖,成了生态摄影界知名的“野鸟阿嬷”,还曾拍到棕眉山岩鹩,是台湾第一位拍到此鸟过境台湾的摄影家。2007年,她赢得厂商的梦想资助计画,得到新台币一百万元奖金,得以至加拿大斯里兰卡各国拍摄更多鸟种照片,除免费提供出照片让保育团体制作月历义卖,还出版公益作品《素兰阿嬷的鸟图鉴》,收录台湾约300种常见鸟类,做为台湾中小学的免费生态教材。[1][4][6][7][8]

邱顺林跟随妻子上山下海摄影,替听力不好的妻子以声找鸟[4][6],也买摄影器材作陪,却认为妻子较有摄影慧根[2]。2007年,邱铭源出书《爱鸟阿嬷的追梦人生》,讲述母亲的故事[5]。该年《母亲节短片:野鸟阿嬷篇》入围第42届金钟奖频道广告奖[9][10] 。除出书外,邱铭源也帮成立名为“素兰野鸟相簿”的网站,以及帮母亲义卖起名叫“素兰阿嬷野鸟桌历”的桌历[2]。晚年的邱卢素兰七年来所得全数捐给环保团体,已捐出一百多万元[2]

邱卢素兰去世三年前,得知罹患肺腺癌,仍执著摄影,直到最后一年才逐渐卸下这些器材[1][2]。2013年3月20日[8] ,她于该日早晨在慈济医院病逝[1]。该年她膺选为新北市新店区的模范母亲,却无法亲自领奖[2]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