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川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川龙属学名Jinchuanloong)是真蜥脚类恐龙已灭绝的一个属,化石在中国中侏罗世新河组发现。属下包括单一物种镍都金川龙Jinchuanloong niedu),是从一具带有接近完整的颅骨的部分骨骼获知。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Thumb
金川龙模式产地(白色星号所示位置)

金川龙正模标本JCMF 0132是2017年李大庆博士带领的野外考察期间从中国甘肃省金川县的新河组露头中发现。标本拥有保存完好且近乎完整的颅骨与下颌骨,后面连带着前五节颈椎(包括枢椎)及后29节尾椎,其中一些还连有脉弓。颈尾部之间宽约5米(16英尺)的间隔内保存有骨盆骶椎的印痕。前三节保存下来的尾椎仅有神经棘残存。其余椎骨均关节连接,且以右侧视角露出岩体。不幸的是,截至2025年标本被描述时,尾椎仍未收集完毕,故在其露头四周围上防护栏[1]

2025年,李宁等人根据上述化石遗骸描述真蜥脚类新属新种镍都金川龙(Jinchuanloong niedu)。属名模式产地金川县及汉语“龙”组成,种小名则指金川县以资源丰富而著称[1]

描述

Thumb
推测的复原图英语life restoration

金川龙正模颅骨长31厘米(12英寸)、高12.5厘米(4.9英寸),总体外观与杨氏马门溪龙等近亲类似。与蜀龙相比,金川龙颅骨从背面看时吻部较宽,但也可能是埋藏变形所致[1]

金川龙仅有骨骼最前段及最后段被发现,包括颅骨、颈部起始处及尾部末端。根据上述保存材料的相对位置,推测金川龙长约10米(33英尺)。脉弓与神经棘、颈椎与首节保存下来的尾椎之间均无愈合,表明正模标本属于一只尚未达到骨成熟的个体。寰椎的间椎体与髓突亦未愈合,颅顶眼也很大,进一步印证此标本属于幼龙[1]

分类

Thumb
Thumb
较基干的约巴龙(上)与较进阶的莫阿布龙(下)

系统发育分析中,李宁等人(2025年)将本属恢复为处在新蜥脚类(包括梁龙超科大鼻龙类)以外的基干真蜥脚类成员,并从一条由尼日尔的约巴龙和马达加斯加的拉伯龙组成且化石时期与之大致相同[2][3]的进化支之后、图里亚龙类之前分化而出。结果如以下分支图所示[1]

真蜥脚类 Eusauropoda

蜀龙 Shunosaurus

峨眉龙 Omeisaurus

马门溪龙科 Mamenchisauridae

约巴龙 Jobaria

拉伯龙 Lapparentosaurus

金川龙 Jinchuanloong
图里亚龙类 Turiasauria
新蜥脚类 Neosauropoda

梁龙超科 Diplodocoidea

大鼻龙类 Macronaria

古环境

Thumb
新河组上段发现的蛇颈龙牙齿

金川龙化石收集于青土井群新河组下层露头,时间落在中侏罗世巴通阶晚期。地层下部由与粉砂质泥岩互层英语interbedding的黄色砾岩砂岩粉砂岩组成,保存有植物化石与花粉[1],还出土了龟鳖目遗骸及分类不明蛇颈龙类的牙齿,推测属于淡水沉积环境[4]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