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钱兆熹
音樂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钱兆熹(1936年11月4日—2005年1月23日),中国小提琴家、作曲家,河南辉县人,一级作曲。其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亦含有现代主义色彩。
生平
钱兆熹于民国25年(1936年)11月4日[1]生于中华民国河南省辉县(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辉县市)[2],12岁时参加萧劲光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为文艺兵[3]。后改入海政文工团,演奏双簧管,又改拉小提琴[4]。在文工团期间,他向托哈拉(俄罗斯人)、盛雪等教授学习小提琴,并向知名作曲家黄源洛学习作曲[1]。1958年起[4],担任浙江省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指挥达10年之久[3]。后来也进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向陈铭志等人学习作曲[2]。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作曲指挥系及民族理论作曲系[1]。1980年代以降,钱兆熹致力国乐创作,《扬州慢》、《原始狩猎图》、《西湖寻梦》、《双声恨》皆为其较为知名的作品,常被国乐团演奏,深获好评[4]。他在理论教育领域亦有贡献,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讲学[1]。
Remove ads
钱兆熹个性毫不讲究、不拘小节,私底下爱好抽烟、打麻将[3]。妻子为舞台剧演员出身[3]。其独生女钱舟也学习小提琴,曾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隆·蒂博”国际小提琴大赛中得到冠军,并在八个单项奖中得到五个[5]。
作品特色
钱兆熹作品形式广泛,包含国乐合奏、交响诗、交响乐、民族交响合唱、歌剧、清唱剧、舞剧及管弦乐等[1]。其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亦含有现代主义色彩[4]。
音乐理论
钱兆熹在音乐理论领域颇有建树,曾发表理论专著《华乐实用和声》及论文《论中国民间锣鼓与十二音体系的同构现象》[3]。他更认为,国乐团中最有表现力的不是拉弦乐器,而是弹拨乐器,应予重视。传统打击乐器音色丰富,可善加利用。竹笛是浙江的“拳头”乐器,要突出之[5]。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