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铁甲风暴

1998年电子游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铁甲风暴
Remove ads

铁甲风暴》是目标软件旗下奥世工作室制作的一款以未来世界为背景的即时战略游戏。游戏在玩法上的创新,获得评论员的肯定。同时评论员也批评该作程序错误太多,影响游戏体验。

事实速览 铁甲风暴, 类型 ...

游戏玩法

《铁甲风暴》采用即时战略游戏的玩法,游戏有三股势力供玩家扮演,分别是阿多尼亚帝国、火鹰军团和地球联邦防卫部队[1]。故事舞台是架空的未来,人类在“阿多尼亚”行星建立的殖民地。殖民地的总督想脱离地球联邦独立,手下怀特上校起兵反抗总督,意欲成立民主政府,而地球联邦为了镇压独立的阿多尼亚也派出了远征部队,三方在阿多尼亚展开了混战[2]。游戏中玩家可以控制的战斗单位都是机器人,机器人由武器、主体和移动模块三部分组成,玩家可以自由使用各类部件组建机器人。组装的部件通过研发获得,研发方向有武器、动力、运载、测量和装甲五项。研发和制作机器人需要的资源,可以从居民点获得。每场战役地图上有若干居民点,玩家操控机器人占领居民点就能获得资源,居民点也能使用资料提升资源产出[1]。游戏剧情模式,三方势力各有20个关卡[3],资料片《黑色战线》新增20个关卡[4]。游戏支持多人对战,对战人数上限为八人[5]

开发及发行

Thumb
铁甲风暴游戏截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淳,曾在广州智冠就职10个月,还曾在美国DTMC公司任职,领导一个开发小组。1995年由于开发小组的专案发展不顺,张淳建议投资人将小组搬到中国大陆。同年10月,目标软件注册成立[6],由投资人成立的英国汉文软件公司全资持有。《铁甲风暴》由目标软件旗下奥世工作室开发,游戏在立案阶段适逢《命令与征服》推出,引起了即时战略游戏的潮流。工作室认为这种类型的游戏具有市场潜力,所以确定了即时战略游戏的开发方向[7]。专案用时两年开发,耗资200万人民币[6]。工作室开启专案时共十三人,五名程序员、五名3D美术,3名2D美术,张淳为工作室负责人兼专案执行制作人,汤仲宁以3D美术身份加入专案,后期升任为策划兼制作人[8]

工作室为专案创作了一个虚构的剧本,并使用了当时市场流行的设定[7],还加入了工作室成员偏好机甲题材内容,专案机器人风格及更换部件的设计受到《前线任务英语Front Mission (video game)》启发。即时战略玩法,参照了《命令与征服》《沙丘II 新王朝》《黑暗王朝》和《绝地风暴》的设计,如战争迷雾地图编辑器和战场地图的渲染方式[8]人工智能(AI)的设计参考了《横扫千军》,会考虑地形对战斗的影响[2]。工作室也力求AI还原人类玩家的思路,碍于技术积累不足,复杂地形的巡路算法到发行时“仍有缺陷”[7]

美术由黄挺担任主美,工作室先为内容建立3D模型再转换成2D贴图,贴图为16bit真彩[8],开场动画和过场动画由一名3D美工耗时一个月,使用3D Studio和3D Studio Max制作[2]。配乐由梵天负责[8]。1998年3月,工作室发起“试玩版大发送”活动,开创中国大陆游戏以试玩版收集反馈的先河[7][9]。在游戏正式发售前,工作室根据活动中玩家反馈的意见紧急修改了部分内容[7],反馈的玩家名字也加入到游戏的制作人员名单中[9]

游戏在立案阶段就考虑在海外发行[7]。1997年,工作室就带著游戏参与6月举行的电子娱乐展[2]。1998年4月11日,游戏在中国大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5]。同年5月推出海外版[7]。8月,工作室在中国大陆推出资料片《铁甲风暴:黑色战线》,该版本修复了多个程序错误,新增地图、关卡、战斗单位等内容[4][8]。台湾由光谱资讯代理发行,于1998年10月7日推出[10]

Remove ads

反响及评价

游戏发售不足一个月,登上《大众软件》1998年5月GAME龙虎榜第29名,同期发售的《星际争霸》名列39名[11]。到1998年9月GAME龙虎榜,游戏登上第4名,是《大众软件》创刊以来,首款进入榜单前四的中国大陆开发游戏[12]。游戏销量超过30万份[13]。《电脑报》评论员肯定游戏的整体表现比同类游戏《生死之间》和《绝地风暴》好[14]。《家用电脑与游戏》编辑兔子认同该作在玩法方面的创新,同时遗憾该作的科幻主题与同类作品类似,没有更进一步[9]

《家用电脑与游戏》和《电脑报》都指出该作的程序错误很多,影响游戏体验[9][14][3]。怪客批评该作的内存管理不足,导致有严重的程序错误,他使用32M内存也会遇到内存不足强制退出游戏[14]。玩法方面,《家用电脑与游戏》评论员Chance对游戏的评分为86/100,他称赞玩家可以设计战斗单位的玩法新颖,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在战斗后期,战况多变,玩家通常没有时间因应手上资源去重新设计战斗单位。游戏的操作快捷键与《命令与征服》一样,方便了喜欢即时战略游戏的玩家能快速上手[9]

美术获得《电脑报》和《微电脑世界》正面的评价[3][15],《微电脑世界》评论员燕客大赞“游戏的美工在国内堪称一流”,建筑和战斗单位的细节丰富[15]。AI设计方面,《电脑报》另一个评论员Sunson认为敌人AI性能也高于同类游戏[3],燕客表示敌人AI的表现出众,与电脑的对战也颇有难度[15]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