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长滨大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濱大圳
Remove ads

长滨大圳位于台湾台东县长滨乡境内,是东部海岸长滨地区规模最大的灌溉水圳,该水圳最早建于西元1867年(民国前45年),其水圳引水自长滨乡的水母丁溪上游。[1]

事实速览 长滨大圳, 概要 ...

沿革

长滨大圳

长滨大圳最早约于西元1868年(民国前45年)首先由当地原住民阿美族开凿,当时的长滨大圳引水自石坑溪之溪水来灌溉农田,到了西元1878年(民国前34年)宁埔圳中滨圳三间圳樟原圳等当地小型私有水圳陆续开凿完成。[2]

二战后1966年(民国55年),台湾省水利局计画修建长滨大圳,将地方的诸多私有水圳统一并串联起来,进水口改到现今进水口位置的水母丁溪上游右岸,河水自水母丁溪南溪部落进入,穿越樟原水母丁山鞍部后,由三间村出口,进水口导水隧道长121公尺、高165公分、宽150公分,是为今天的长滨大圳规模。[3] 长滨大圳工程于西元1971年动工,耗时三年在西元1974年完工。

长滨工作站

  • 长滨大圳最早约于西元1968年(民国前45年)首先由当地原住民族阿美族开凿,与当地诸多小型水圳一样属于私有水圳。[1]
  • 马关条约后,台湾进入日治时期,当时日本总督府在西元1908年(民国前4年)将当地的诸多小型私有水圳全部纳入管辖,以利于开拓台湾东部海岸区域。[1]
  • 西元1940年(民国29年)3月日本总督府将长滨庄下之各圳路编入新港水利组合[1]
  • 西元1945年(民国34年)台湾由中华民国接管后,奉行政长官公署令于西元1946年(民国36年)11月改称为新港农田水利协进会,旋因名称与法令未尽相符,而于西元1948年(民国37年)2月又改为新港水利委员会[1]
  • 西元1956年(民国56年)8月全省各水利委员会改组为“农田水利会”,新港水利委员会于同年11月2日正式改组为新港农田水利会,并同时成立成功东河宁埔长滨等四个工作站[1]
  • 西元1970年(民国59年)5月18日奉令并入台东农田水利会,同时也将宁埔及长滨两站合并为长滨工作站管辖包括长滨大圳在内的长滨地区各大水圳营运自今。[1]

改善工程

  • 长滨大圳干线历年改善工程

长滨大圳位处东部海岸长滨地区当中,灌溉面积最大之圳路,系原水利局自西元1970年(民国59年)起施工,至西元1974年(民国63年)完工通水灌溉,由台东农田水利会长滨工作站管理营运。[4]

惟早期进水口及圳路设施老旧,且圳路位处深山峭壁多为干砌块石,时易崩塌,影响灌溉甚钜。台东农田水利会有鉴于此,即拟定计画分年分期予以改善,自西元2000年(民国89年)起至西元2006年(民国95年)止,分年编列预算办理更新,总工程费:33,336,690元。


更多信息 施工年度, 工程名称 ...
Remove ads

周遭景点

资料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