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长孙无忌
中国唐朝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唐初大臣和外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唐高宗的舅父。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Remove ads
家族
祖父长孙兕,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县侯。父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氏先世是鲜卑拔拔氏,北魏帝室十姓之一,孝文帝汉化时改为长孙氏,世为魏室重臣。
经历

长孙无忌博学多才,又有谋略,少年时即与李世民交好。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在长春宫进见,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征讨。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太子左庶子、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贞观元年(627年),迁尚书右仆射,以功第一,封齐国公。贞观七年(633年),升任司空。其功勋卓著,又是外戚,是太宗最信赖倚重的大臣。虽然位极人臣,招致议论,但唐太宗多次表示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屡加恩宠。贞观十一年(637年)徙封赵国公,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
贞观十六年(642年),升任司徒。贞观十七年(643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名列第一。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唐太宗欲立晋王李治,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李𪟝密议,长孙无忌表示支持,李治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危,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
唐高宗继位,拜无忌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扬州都督,主持朝政。编定《唐律疏议》三十卷、《五代史志》三十卷。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事泄,无忌为稳固高宗帝位,以谋反案诬陷吴王李恪,李恪与房遗爱、高阳公主等一同被杀。永徽六年(655年),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无忌坚决反对,招致武后仇恨(另一说为长孙无忌权力太大令高宗忌惮)。显庆五年(659年),许敬宗于是告状说长孙无忌谋反,高宗削无忌爵,流黔州(今重庆彭水郁山镇),被逼自缢死,天下哀之。唐高宗上元年间,下诏追复无忌官爵。显庆五年岁次庚申七月□子朔十日(660年8月21日),长孙无忌下葬,墓志于1997年出土于重庆市彭水县。
Remove ads
子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前任: 封德彝 |
唐朝尚书右仆射 627年—628年 |
继任: 杜如晦 |
前任: 裴寂 |
唐朝司空 633年—642年 |
继任: 房玄龄 |
前任: 李元吉 |
唐朝司徒 642年—649年 |
继任: 李元景 |
前任: 李世民 |
唐朝太尉 649年—659年 |
继任: 李元嘉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