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闵洪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闵洪学(1567年—1644年),字周先,号曾泉,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织里镇晟舍人,军籍,祖籍山东兖州府济宁州,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顺天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1]。刑部观政,授刑部河南司主事,南直审决,三十二年(1604年)升刑部江西司郎中,三十六年(1608年)升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兼陕西按察司佥事、分守关内,四十年(1612年)升江西按察使,同年丁祖母忧。四十四年(1616年)起为江西按察使,四十六年(1618年)升山西右布政使,四十八年(1620年)改福建左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兼督川贵兵饷。乌撒土酋安效良串通永宁宣抚使奢崇明、水西土司安邦彦同叛。二年(1622年)重用土司沙源、龙在田、王显祖、吾必奎等四人平定叛乱[2],“用兵五年,大小数千百战”,六年(1626年)十一月以军功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七年(1627年)二月入京,加太子太保。十月患病,“传牌赴南京都察院之任”,十一月初九日,病情加重,“痰气上壅,眼目昏黑,倒地不省人事”,经医治仍“手足麻木,神思瞀乱”,月馀仍未有起色,十二月初九日,上《请告疏》,奏请朝廷“允臣休致,别选才贤,以充任使”,崇祯元年(1628年)二月初七日,崇祯帝“不允所辞”,七月十一日,再度上《请告疏》,希望朝廷念自己“通籍叨禄已三十年”,且重病在身,“允休致,以遂丘首事”, 九月初七日,获朝廷准许“在籍调理,病痊起用”。
后来因与温体仁同乡,受其拔擢,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四年(1631年)吏部尚书王永光罢官,由闵洪学替补,对此闵洪学感恩戴德,唯以阿谀奉承。五年(1632年)六月东林党人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华允诚上疏,疏陈“三大可惜,四大可忧”,论闵洪学徇私数事,“造门请命,夜以为常”[3],屡遭论劾,八月初二日,被罢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Remove ads
著作
著有《抚滇奏草》十二卷,此书已佚,日本内阁文库有此者。目前,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普林茨顿大学藏有复制本。中国国内《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五辑史部第二十一册收录此书。
家族
出身晟舍闵氏望族。曾祖闵如霖,南京礼部尚书;祖父闵道鸣,赠知县;父闵世翔,邵武府知府。从弟闵梦得,同科进士。
有五子:长子闵自寅,字人生,号唾石,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举人,常州府知府,明朝灭亡后,归隐不仕;次子闵酉生,出嗣闵元衡(温体仁姊夫)为后;三子闵及申,字生甫,号园客,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四子闵亥生,字未孩,号菊如,又号东皋,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任西乡县知县;五子闵先甲,字豫三,号逊庵。有孙闵宾孟、闵恒吉、闵南仲等。
注释
参考书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