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阎崇年被打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阎崇年被打事件,是指中国历史学家阎崇年于2008年10月5日在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期间被掌掴的事件,施袭者黄海清是一名网上汉民族主义网络论坛“汉网”的管理员(网名“大汉之风”)和汉服商人。黄海清在掌掴阎崇年后随即被治安拘留,他在接受传媒采访时讲述攻击动机是因为他认为阎崇年有很多言论及史观“不可原谅”,又指责他“美化和歪曲历史”[1]

掌掴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热议,有认同掌掴阎崇年的支持者表示看了网上流传的“阎崇年语录”后认为他该打,亦有学者评论说即便阎崇年个人的学术观点再为偏颇,也不应该上升到使用武力的地步[2]。阎崇年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作出澄清,指出网上流传及一些报纸转载的“语录”是仿造和杜撰的,亦有媒体文章对“语录”和阎崇年的著作和电视节目讲话中的言论作出对比,指出“语录”所言并非事实[3]

事件经过

2008年10月5日下午,阎崇年出席在无锡新华书店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和签名售书的活动。在签书活动进行期间,黄海清上前掌掴阎崇年脸部,阎崇年先是被惊愕,之后恢复平静,继续为读者签名,而黄海清则被警方带走,当局将事件列作普通民事纠纷处理[4],对黄海清作出“拘留15天、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由于认为警方的处罚过于严厉,黄海清的弟弟黄海苇带着律师草拟好的诉状递交至无锡市崇安区法院,但由于缺乏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材料而未被受理。黄海苇称,黄海清与阎崇年的冲突“并非个人恩怨”,而系不满他“歪曲历史”、“学术霸权”[5]

事件发生后在一些网上论坛如“汉网”引发了关于种族和历史话题上的争论,有些人借该事件发泄他们心中对“满族人在中国背后的势力”以及对国家的严重不平等的民族政策的不满[6]

后续回应

黄海清被拘留十五天后被当局释放。他后来对媒体说,攻击阎崇年的动机主要是因为阎崇年发表的一些言论,以及没有一个平等交流观点的平台,表示自己打阎崇年不是学术观点之争,是“正义对邪恶的反击”。他又称如果阎崇年继续发表“邪恶言论”,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一定会继续阻止[7]。他亦对打人是为了炒作他经营的汉服生意和民族主义网站的说法作出否认[8]

掌掴事件后,黄海清的弟弟和网民列出一系列关于阎崇年的“不当观点”,如“文字狱的积极作用的评价”、“贬明褒清”、“淡化满清入关屠杀的历史”等。对此阎崇年在接受北京媒体时表示没说过这样的话,而黄海清则表示以上所提均有“出处”。黄海清又认为青少年不应轻信一个专家学者的观点,应该多读些历史书,不要为一个人所蒙蔽[8]

有记者问黄海清是否看过很多阎崇年的讲座或书籍著作,又问他读过哪些史书或史料,他说:“看过一些《百家讲坛》,但没看全,因为看不下去他的书,我不会去看,也同样看不下去……我没有多少时间专门买书读,很多知识都是从网上学习的。”[9]

阎崇年被打后在首次回应时说:“有些人,恐怕我的书根本没看,《百家讲坛》讲座也没有全看,凭一种民族偏见,在断章取义,在想像演绎,个别人歪曲捏造,对我的观点不满有个人的自由,但这次的打人者不代表学术观点。如果是学术之争,你要提出你的学术观点、论据,在一个学术平台上,用你的论据来反驳。”[10]

Remove ads

网络谣言

“阎崇年语录”

自2008年起,网上流传著被认为是阎崇年鼓吹剃发易服,正面化文字狱和歌颂屠杀事件的“阎崇年语录”,有网民自称他们手上有视频和截图能证明阎崇年有说过那些话[11]

阎崇年在受访时对记者说:“我郑重地跟你说,我查了一下‘语录’,完全不是我说的,纯属捏造。我对文字狱持批判态度,如果有人说是我说的,那么是哪本书?第几页?我的哪次讲话?”[12]

阎崇年表示他不上网,也从不理会网上的批评,直到有一天有朋友给他看,他才知道“语录”的存在,且发现全是杜撰伪造的。他说:“我是个知识分子,文字狱陷害知识分子,我能肯定文字狱,说文字狱是对的吗?我能赞成秦始皇焚书坑儒吗?我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对于争议或批评其论点的文章,阎崇年说学术的文章应以学术方式来讨论,网上批评他的文章都不是学术讨论,没有学术根据和学术评价,因此不作回应[13]

有文章以阎崇年的著作如《康熙大帝》、《清宫疑案正解》和《明亡清兴六十年》与“语录”作对比,批评“语录”为“煞费苦心、污人清白,不惟不尊重事实,且人品和居心都大可怀疑”的“有心之士”所捏造[3]

更多信息 网上流传的“阎崇年语录” ...
Remove ads

被指否认扬州十日

2009年,网上流传一则新闻,内容为:“扬州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上书,对阎崇年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否认扬州大屠杀表示愤怒”。后来阎崇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流传的有关扬州十日的争议文章非他所写,他亦表示网上有人伪造他的博客,捏造出一些他与别人的讨论,又表示自己从来没开过博客。另外,扬州市人大办公室负责人也表示她没有听说过上书的事情,扬州政协文史委的处长也说并未耳闻上书一事[14]

对事件的评论和分析

时事评论员魏英杰说:“阎崇年挨这一耳光,哪里是什么学术之争的‘肢体表现’,明明是被无知狭隘的民族主义人士撞了一下腰。将阎崇年捱的这一耳光算到民族主义的头上固然大致不错,不过,这还并非元凶。打人事件的始作俑者乃是以愤青为代表的激进主义,是不受约束的非理性的猛兕跳出了理性的牢笼。实际上,民族主义也是冤大头,是被激进主义拖下了水。”[15]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及时事评论员说:“被激进主义灵魂附体的民族主义贻害很大,所以,对有识之士来说,为了使民族主义成为护佑中国民众未来福祉的建设性力量,就必须对民族主义与激进主义进行立场鲜明的切割。”[16]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中国政治与亚洲研究副教授雷国俊(英语:James Leibold)表示事件反映了一些在城市的年轻非精英份子如何试图挑战中国官方的多元文化政策,同时寻求汉族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以及排除非汉少数民族[17]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