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关于港珠澳大桥的争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条目介绍港珠澳大桥对当地影响而产生重大批评声音和争议事项。内容包括法律、造价、污染、文化、效率,以致大桥质量安全等各项存在的问题,以尽可能完整地列出所有对港珠澳大桥的批评与争议

环境污染争议

香港环保组织挑战香港段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08年,环保组织绿色力量发表关于《港珠澳大桥及北大屿发展对蝴蝶热点-䃟头之影响》的报告提及,生态评估末能反映现实情况,并举例说明香港过去有环评报告存在缺点,调查时间不足。报告亦指,香港是“蝴蝶天堂”,蝴蝶数量更多于如日本英国等国家,全香港有240种蝴蝶,东涌就占当中的87个品种,值得环境评估重视。[1]

2010年1月,东涌一名老妇取得法律援助后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复核,挑战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AEIAR-145/20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2011年4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判决香港环境保护署署长败诉,指环评报告未有比较大桥兴建前后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违反《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的要求及其立法宗旨,决定撤销对工程批出的环境许可证。[3]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被迫延迟动工。

2011年9月27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诉庭判决环境保护署署长上诉得直(即上诉成立,予以改判)。香港政府表示由于司法复核及上诉期间的工程价格上升及要改变施工方法以赶上原定完工日期,预计香港段工程费用将增加约65亿港元。[4]香港公民党余若薇则在专栏撰文反驳,港珠澳大桥工程延误并非因为司法复核,因为法庭根本没有向政府颁发工程禁制令,而且在政府首次败诉亦早有报导指出港珠澳大桥工程延误是由于“工程须与内地协调,以及需要就大屿山以北的大小磨刀进行额外的海岸公园初步研究”。[5]而政府在2011年2月提交立法会的文件亦指出,大桥施工前工作延误15个月的原因是“内地顾问需要较长时间对物理模型做出调整”,而大桥香港口岸‭ –‭ 详细‬设计及工地勘测工作延误5个月,则是因为“需要额外时间进行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比赛,然后再就上盖建筑进行详细设计”,均与司法复核无关。[6]

Remove ads

大桥通车后的东涌空气污染问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新闻处公报香港环保署资料,东涌新市镇空气质素变差。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东涌监测站录得PM2.5PM10分别上升39%及49%,其中PM2.5含量更超出世卫标准。而健康空气行动的学者质疑空气污染与通车有关,建议署方跟进。署方回复指,受风势影响更会造成扩大污染范围区域,元朗屯门同时空气污染读数提升。[7]政府指,通车前空气质素完全符合标准水平,包括吸入悬浮粒子(PM10)、微细悬浮粒子(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方面。2013年至2017年,空气污染明显减幅达26%至38%。更早之前,立法会议员就指中港两地汽车废气排放准则不同,指通车后东涌的车流量会增加,长远增加空气污染恶化的风险。[8]有媒体报导指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东涌的臭氧污染变成全香港最严重地区,指报告不提及。[9]

海域污染

港珠澳大桥由工程期间至通车之后都涉及多宗污染海洋水质指控,水质污染707次超标[10]

2015年时,香港特区政府接获投诉,指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地盘排放污水。环境保护署派人调查后,并未发现相关问题。[11]

2017年4月,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人工岛周边水域,被发现部分海面呈泥黄色污水。[12]同年7月31日,港珠澳桥香港段因赶工而漏出油污的丑闻,体制外环保团体质疑会影响生态。[13]8月,媒体公开记录片段并指出,大桥工地附近水域经常有油污,当中涉及经过船只。环保团体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主席程诗灏表示,油污多数来自大型工程船产生的气化油,随污水排进大海,长久之后会岸边生态亦受影响。[14]另外,该段水域亦属于饱受微胶粒重工业危害的中国南方水域部份。[15][16][17]

中华白海豚保护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英语Hong Kong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研究指,在2012至2017年短短6年间,中华白海豚的整体数量由80条减少了33条,跌幅高达40%。人工岛填海更对海豚构成严重影响,大屿山东北水域3年内没有白海豚出没。[18][19]而《珠江口伶仃洋中华白海豚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报告中指出中华白海豚数量明显减少,中国大陆水域经过大桥施工,由原来的1200条下跌至900条,跌幅有两成。而与大桥重叠的伶仃洋南区,2017至2018年度仅录得301条中华白海豚,与2015至2016年度的431及2005至2006年度的450条比较,亦分别下跌了约30%及33%。[20]

人民日报》在2018年10月28日发表题为“大桥通三地 协作添动力”的报道,称港珠澳大桥各项环保措施“史无前例”,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大桥建设兑现了“世纪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诺。”[21]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称目前发现的中华白海豚数目比以前更多。然而相关言论引起环团批评,认为无科学研究数据支持[22]。有媒体发现中国大陆研究所的监测报告显示,在港珠澳大桥完工后,中国大陆水域的中华白海豚数目下跌两成至不足1000条,与大桥管理局早前说法不同,惟报告从未公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出席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首映礼时拒绝回应[23]

Remove ads

东人工岛防波堤疑出现飘移及沉降问题

Thumb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2017年5月)
Thumb
隧道东人工岛由大石组成的防波堤部分范围边缘参差不齐,看似被海水“冲散”(2018年7月)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填海地被报章报道出现飘移及沉降[24][25]。 2018年4月3日,“UAVHongKong 香港无人机航拍会”facebook群组[26]内有网民分享航拍照片,发现隧道人工岛由大石组成的防波堤部分范围边缘参差不齐,疑被海水“冲散”。

大桥管理局在4月4日发声明,认为相片可能是“观感上、视觉上的错觉”,是刻意随意摆放[27]。《文汇报》直指《苹果日报》造谣,质疑拍摄相片的网友非工程界专业人士[28]。同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指:工程稳妥是一件具科学验证的事,要看专家论证,勿以个别照片质疑它的设计[29]。同月9日,路政署表示此人工岛设计是用三百年一遇[30][31]的水位及风浪作为标准。同月10日,路政署长锺锦华会见传媒解释事件,强调防波堤和“定点随机安放”的弱波石现况与施工图吻合,没需要修补,强调防波堤设计 科学、合理及安全。不过工程师质疑说法,同时批评政府未有提供施工图、水流数据等资料,未能说服市民解答疑团[32]

香港土木工程师倪学仁对管理局的解说提出数点质疑,指出:一、万宜水库的水波块重量为25公吨,此人工岛只有5公吨;二、浮箱隧道连接人工岛的地方是刻意放轻的水波块在上,避免下面承载力有限、荷载不能过大[33]隧道沉陷。而台风天鸽并非史上最强台风,能够经历天鸽的考验并不代表安全。若水波块骨牌效应一并移走,隧道有机会往上浮、裂开及进水,情况变成进退维谷,属结构性安全问题。倪建议两边加建堤坝以防超强台风[34]。苏耀坤指,如果扭工字块不够高[35]、最后防线挡波墙被冲毁,海水可能覆盖人工岛,甚至冲进隧道[36][37]。倪估计:5吨扭工字块最多可抵抗4[38]

Remove ads

司法管辖权的争议

2019年12月13日,一名港人由香港经港珠澳大桥前往澳门期间,在东人工岛被珠海公安拘捕,引起大桥的司法管辖权的争议[39]。珠海公安指被捕人士于2012年涉嫌走私手机[40]保安局指大桥主桥的执法事宜由中国内地按内地法律进行[41]

香港段工程建设问题

工期延误与超支

港珠澳大桥原定2016年底完工,但却出现严重延误及超支。香港段造价由原先估计762亿港元大幅超支至2017年估计的1,177亿港元。[42]

混凝土压力报告造假

香港廉政公署于2017年5月16日展开代号“绿田园”的行动,拘捕受土木工程拓展署委托进行混凝土测试的的承办商“嘉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的两名高层人员及19名职员,指他们在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中涉嫌贪污,并向土木工程拓展署呈交虚假混凝土压力测试报告。19名前实验室职员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诉,分两案审讯。其中一宗案件的被告为嘉科工程顾问前工地实验室技术员黄国尧(61岁),他承认两项使用虚假文书罪,于2017年12月1日在屯门法院被判监禁8个月。[43][44]

工伤意外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自动工以来,除被揭超支及工程延误外,更多次发生严重伤亡意外。直至2017年3月,工程共酿成10人死亡,逾600人受伤,被形容为“奈何桥”[45]、“血泪大桥”[46]和“一桥功成白骨枯”[47]。立法会议员和工会质疑政府监管不力,未严格按法例惩罚违例雇主和未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在通车前,有工业伤亡权益会人员、部分立法会议员和建筑地盘职工总会代表到大桥香港接线的一处桥墩默哀和献花,并提出设立纪念碑,以肯定及尊重工人的贡献,并让市民了解工业意外的严重性和重视职业安全,同时指出早于1970年代建成的万宜水库也有设纪念碑纪念5位殉职工人[47][48][49]

  • 2012年10月25日10时半,工人在香港段人工岛地盘以“钢圆筒建岛”方式填海,事发时有一临时工作台突然下坠2米,怀疑有工料倒下,且在坠落时工人撞倒硬物,当场压毙1名58岁的工人,另外14人受伤,当中2人危殆,2人严重。[50]
  • 2014年7月23日,一名男工人在趸船上搬运喉管时堕海身亡。[50]
  • 2014年9月9日,一名男工人处理淤泥时,意外从趸船上堕海身亡。[51]
  • 2014年10月19日凌晨2时19分,一名男工在机场赤鱲角南路地盘内离地约15米的桥墩工作台工作,一部搭建在桥墩的架桥机因吊运组件时怀疑不胜负荷,架桥机扯断工作台,男工堕地死亡。[52]
  • 2014年12月12日,一名挖泥机手首次在大桥工程附近香港口岸人工岛上开工操作挖泥机,地盘地面疑因风浪大而摇摆不定,他与挖泥机一并堕海,沉在海床一夜,由消防蛙人捞起时已死亡。[53]
  • 2015年4月7日,一名机械工程公司股东,于兴建中的海底隧道工程地盘驾驶一部重型吊臂机期间,被松脱堕下的吊钩连钢缆击毙。[53]
  • 2016年4月23日,一名35岁泰籍外劳,在人工岛高约15米的桥趸工作时,身上安全带连围栏急坠,连人带栏坠海死亡。[54]
  • 2017年3月29日,位于大桥下的一个悬挂式工作台的帆布索带突然断裂,三名在工作台的南亚裔工人随工作台飞堕入海,帆布索带同时飞弹桥面,抽击另外两名南亚裔工人,令两人跌入海中。造成2死3伤。[55]
  • 2017年5月5日傍晚6时许,一名36岁工人在赤鱲角人工岛为发电机进行维修时,怀疑抢火烧着旁边油桶引发火警,事主手脚被烧伤,送院后情况危殆。[56]
  • 2017年5月25日上午9时28分,人工岛B1区一名35岁男工人从高处堕下,送院时清醒,及后情况危殆。[57][58]

2017年8月7日,香港电台节目《铿锵集》以“工伤之后”为题,描述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业意外中,部份工人和家属仍然受到司法过程和各部门缓慢的处理手法困扰着,已经饱受难受与辛苦,反问当时的承办商和政府部门为何一拖再拖。节目也探讨责任谁属。节目播出后,在香港电台网站里的《铿锵集》专栏中介绍了“工伤之后”。[59]

Remove ads

行驶方向

星岛日报报道,因港珠澳大桥大部分区域均在内地水域,因此在道路通行方向的问题上,采用右上左落的安排,与内地行车方向一致,而香港和澳门均采用左上右落。因此在香港有立法会议员质疑为何香港为港珠澳大桥“作出咁大迁就”。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运输)罗翠薇表示,大桥与香港连接路的交接点是一段时速一百公里的快速公路,用“右上左落”的行车安排是最恰当,且能有效及顺畅达到转线安排,同时保障驾驶者及乘客安全[60]

大桥通车后关于香港旅游观光问题

Thumb
东涌站外乘坐B6巴士线的游客

自大桥开通后,大批旅客每逢周末东涌大屿山各区购物游览,即使在平日旅客也络绎不绝。而市中心的B6巴士总站下午至晚间有逾千人候车,人龙排至百米,需等候至少40分钟才可上车。区内居民抱怨旅客迫爆、声浪过大、影响生活、要求将巴士站远离民居。而多个商场人流相当多,茶餐厅及快餐店座无虚席,需排长龙,洗手间卫生情况亦变得恶劣。居民指部分货品被旅客很快被抢购一空,严重影响民生,认为东涌已“沦陷”。[61][62][63][64][65]

陈帆于2018年11月9日呼吁:旅客抵达香港口岸后应该乘坐A线巴士或B5前往香港市区各地游览购物,不必集中在东涌[66]。同时,香港口岸旅游巴士泊车位预约期限由提前三日缩短至每周五下午五点前,以期望旅游巴多使用香港口岸而不是东涌上落客[67]。 对于大桥开通后,连续多个周末都出现中国大陆游客“塞爆”东涌现象,林郑月娥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表示,已与大桥穿梭巴士公司商讨用预约服务分散时间,并用B5线以及增加旅游巴,将旅客分流到欣澳。旅客可以经由欣澳站转乘港铁到市区,不需过分集中于东涌。[68] 同月18日,张建宗说区内整体情况已见纾缓[69]

此外,八条机场巴士路线绕经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后客量剧增,部分班次超员运行且行李堵塞车厢通道,影响来往机场的旅客,香港立法会议员谭文豪等人为此建议运输署分拆大桥线和机场线。[70][71]

非法导游

自大桥开通后,有媒体发现大部分即日游中国大陆旅行团涉嫌无牌经营,中国大陆领队涉嫌当“黑工”。而根据香港法例,访港旅行团需在香港登记并聘请香港领队,以保障旅客和确保旅行团质素。立法会议员质疑有关做法疑违反《旅行代理商条例》。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邱腾华表示关注违规旅行团情况,向广东省港澳办提出有关问题。[72]广东省文化旅游厅已经答复港府并下达指令,如果涉及访港旅行团,都需要遵守香港法例,以免误堕法网,如遇到违法情况,将会依法处理。[73]

风水

堪舆师陈天恩认为港珠澳大桥的两座人工岛形似“两对冲”,破坏港澳风水[74]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