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陀飞轮 (陈奕迅歌曲)
香港歌手陳奕迅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陀飞轮》是香港男歌手陈奕迅一首2010年推出的粤语歌曲,由Vincent Chow作曲,黄伟文填词。歌名以高级机械腕表的重要部件“陀飞轮”代指属于奢侈品的名牌腕表,对花费时间追逐名利、物质、虚荣的人生作出反思。2012年末女歌手关淑怡曾以单曲形式发行其翻唱版本。
背景
《陀飞轮》是香港男歌手陈奕迅诸多探讨人生哲理的歌曲之一[1][2],属于填词人黄伟文为陈奕迅所写的“男人四部曲”[3][4](又称为“男人玩具”[5]或“成年男人玩具”[6]:238[7]:118-119、“男人玩物志”[8]:158四部曲等等)的最后一首及总结之作[7]:118-119。该系列借成年男人四种常见的奢侈嗜好、物质追求为题,表达哲理,包括前三作:《葡萄成熟时》(2005年)以红酒酿造比喻爱情;《人车志》(2006年)写飙车宣泄压力;《沙龙》(2009年)写摄影;及本作《陀飞轮》(2010年)写腕表;作为系列总结,《陀飞轮》词中也出现了该四种事物,详见下章。[6]:238-239[7]:119[5]
创作与制作
《陀飞轮》时长4分38秒[9],以拍的C大调创作,每分钟134拍,曲风偏向伤感[10][11]。由Vincent Chow作曲,黄伟文填词,Gary Tong编曲,Alvin Leong监制[注 1]。编曲方面以较简单的钢琴伴奏为主。[8]:159
歌词从歌者对其人生的回忆开始,18岁时青春无限,可以肆意挥霍时间;到了渐趋成熟的27岁阶段,开始为事业奋斗,消耗时间拼命追求名利;到了名成利就,物质生活与虚荣都得到满足(包括拥有名表等奢侈品)的现在,已经年华老去,才发觉内心并未得到真正满足[注 2],一直以来只是虚耗时间和青春,后悔莫及。[6][7][8][12][1]
歌名“陀飞轮”是高级机械腕表机芯内技术含量最高、最具价值的装置,在此代指名牌腕表,同时包含了词中奢侈品(物质生活)与时间两种元素。[6]
个别词句特色列举如下:
- “劳力是无止境 活著多好 不需要靠物证 也不以高薪高职高级品搏尊敬 就算搏到 伯爵那地位和萧邦的隽永......”一段以谐音及双关语的形式将三个奢侈腕表品牌的中文名称:劳力士、伯爵表、萧邦表嵌入词中[6]:240[7]:119-120。后来香港出现了一句常见于名表收藏话题的流行语“劳力士无止境”[13][14][15][16][17][18][19],是将“劳力士”直接替换到词中。
- “你献出了十吋时和分 可有换到十吋金”一句融会了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6]:239
- 结尾“在时计里看破一生 渺渺”中的“渺渺”一词与“秒秒”同音,亦是语带双关,既指人生的茫然,亦指时间。[7]:120
- 此歌作为“男人四部曲”的总结,“我的美酒 跑车 相机 金表 也讲究”一句罗列出代表四首歌的事物。[6]:238-239[7]:119
音乐影片
音乐影片开首有一段的题词:“孩子的一天很快过,一年却很漫长;成人的一天很漫长,一年却转眼过去”[7]:122。影片表现了人长大后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当中穿插著太空人、毛绒兔、小丑等人物,以表达成年人对童年幻想的留恋。陈奕迅在影片中穿著一件带有浮夸及怀旧感觉的紫色西装外套演出。[20]
此影片在YouTube逾2200万点击率,多年来名列累计点击率最高的粤语歌曲音乐影片的前十之一。(截至2023年3月纪录)[21][22][3][注 3]
发行
初收录于2010年3月发售的陈奕迅个人迷你专辑《Time Flies》,由新艺宝唱片发行(当时已属香港环球唱片旗下厂牌)[23],全专辑歌曲皆以“时间”为题材。[8]
奖项
Remove ads
翻唱版本
- 香港女歌手何韵诗分别于其个人演唱会《HOCC Homecoming Live 2010》及《无脸人音乐会@台北大河岸》(2012年)演唱了此歌,编曲上混入了一些何韵诗歌曲的旋律。[31][32][33][注 4]
Remove ads
评价
研究歌词的学者朱耀伟教授认为此歌的主题及个中教化意味并不新颖,但“时间和名表的crossover”既让题旨鲜明亦中和了沉重感,词中亦有不少“黄伟文招牌式的语言睿智”(巧妙的语言运用技巧)。[7]
朱耀伟的学生梁伟诗博士称赞此歌相对于系列前作,“内藏机关之馀又写得浅白易懂”。她又指出腕表中的陀飞轮是利用平衡原理运作的装置,推断词中亦有对于“平衡”的隐喻,歌词刻意将金钱等事物与时间置于极度对立的关系,营造失衡的状态,寓意人生如何平衡需要自己决定,为系列前三作均未有过的“矛盾挣扎”。她又指出黄伟文是香港娱乐圈中出名的“潮人”、购物狂,当对名表十分熟悉[注 7],而使用陀飞轮机芯的腕表在设计上必能通过表面的玻璃看到陀飞轮的运作,她认为词中“人面跟水晶表面对照”指的是此一设计,表现了黄伟文对陀飞轮的熟悉。[6]
来自中国内地的乐评人何言(另有笔名“公元1874”)则认为这种阐述哲理的歌曲,出自陈奕迅与黄伟文这两位当时在香港乐坛地位已很高的人物,才足以让听众失落,如出自年轻、名气不足的音乐人,未必有这样的回响。他亦指此歌较为大气、复杂,Gary Tong采用简单的编曲反而勾起了个中味道,并更聚焦于陈奕迅的唱腔上。[8]
Remove ads
备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