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陆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陆琰(540年—573年),温玉吴郡吴县[1][2][3]南北朝南陈官员和文学家。

陆琰的祖父陆完南梁琅邪、彭城两郡郡丞,父亲陆令公是南梁中军将军宣城王萧大器的记室参军,弟弟光禄卿陆瑜;吏部尚书陆琼则是他的堂兄弟[1][2][3]。他自小失去双亲,唯好学有志向操守。州内推举秀才,他因而解褐宣惠将军始兴王陈伯茂的行参军,迁任法曹外兵参军,直嘉德殿学士。陈文帝处理政务的空闲时间很留心史籍,得知陆琰博学,擅长背诵,让他伴随左右;文帝层下令他写作刻在刀上的铭文,他一下笔就完成,不须改写,文帝十分惊叹,赏赐一袭衣服[2][3]

不久他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担任琅邪王厚的副手出使北齐,到邺下时王厚病逝,陆琰独自为使节;他当时二十多岁,风采俊美,对答得体,北齐的士大夫很是倾心交谈。回国后,他转任云麾将军新安王陈伯固主簿,换授安成王陈顼的长史与宁远府记室参军太建初年,陆琰出任武陵王陈伯礼明威府功曹史,兼任东宫管记,其后因母亲逝世辞官,到太建五年(573年)逝世,虚岁三十四。太子陈叔宝很哀伤悼念,发布手令为他举哀和提供丧事财物,又亲自写下墓志铭,至德二年(584年)追赠司农卿。陆琰欲望不多,不会矜夸竞争,专心经籍,安然自若。他的作品存世不多,陈后主征求遗文编成文集二卷[4][5]

Remove ads

引用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