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子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陈子升(1614年—1692年),字乔生,号中洲。南海沙贝村(今广州白云区金沙街沙贝社区)人。

陈子壮之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出生,“善鼓琴,能吴歈,九宫十三调,曲尽其妙”[1],岭南琴曲《水东游》即其作品。永历时以诸生授兵科给事中,在广东九江起兵抗清。事败后,陈子壮被佟养甲命人锯开身躯,陈子升携母匿藏深山。入清不仕,晚年贫困,出家于庐山[2][3]。著有《中洲草堂诗》23卷、《砚集》1卷等。

《中洲草堂诗》共二十三卷,内容多为诗歌唱和、题咏山水、抒写遗民心境,并兼及琴曲、词调之作。其中首次出现“烟锁池塘柳”一语,后为岭南诗坛传颂之“名句”[4]。陈子升又以“灯垂锦槛波”为对句,并由此展开数篇诗作,成为与前句相呼应的组合,后世常并称[5]

《中洲草堂诗》为陈子升流寓岭南、归隐后的重要诗文总集。全书内容涵盖山水题咏、怀古咏史、唱和往来,以及遗民心境之抒发,并兼收与琴曲、词调相关之作,展现其广博之才情与对明亡后处境的感怀。另有《砚集》一卷,多录诗馀小品。

《中洲草堂诗》中首次出现“烟锁池塘柳”一语,是一副以“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的五言联句,此句以清婉意境传颂岭南,被视为名句。陈子升以“灯垂锦槛波”为对句,形成工整对仗,并进一步扩展成数篇诗作,为岭南诗坛传诵之对偶。此对句后来亦常见于选本及地方文献之中[6]

“烟锁池塘柳”一语,现存最早文献记录见于其著作《中洲草堂遗集》卷十六之〈柳波曲〉诗序中。陈子升在序中提及友人出此五行偏旁之上联嘱其对句,他因而创作了〈柳波曲二首〉,其中便包括了“灯垂锦槛波”这一著名对句。该文献原件影像可于数字古籍平台“石点古籍”查阅。[7]

陈子升在诗集中多处运用典故与岭南地域景物,既承继明代诗风,又带有明清鼎革之际遗民诗人特有的身世感慨。

《中洲草堂诗》不仅保存其个人创作轨迹,亦反映出十七世纪岭南文人群体在文化传承与精神寄托上的重要一环。

Remove ads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