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陶望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陶望龄(1562年—1609年),字周望,号歇菴,又号石篑,浙江会稽(今绍兴)陶堰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探花,公安派成员之一。
生平
陶望龄为南京礼部尚书陶承学之子。万历十三年(1585)中式浙江乡试第二名。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高中会元,殿试一甲三名进士(探花)[1],授翰林院编修,十九年十月养病。二十二年补原职,二十四年养病。二十九年补升左中允,三十年升左谕德,三十一年主考应天府乡试,三十二年养病。三十三年官至国子监祭酒,三十四年养病。[2]万历三十二年离京告归。[3]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四月因母丧哀毁而卒。谥文简。
成就
其诗文理论与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相呼应,也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也极力赞成灵性说。除此之外,陶望龄在后期也转入佛教宗籍研究,亦为禅宗知名人物,与其弟陶奭龄以讲学闻名。[4]
著作
陶望龄著有《歇庵集》20卷、《天水阁集》13卷、《解庄》12卷等。后世辑有《陶望龄全集》。
家族
曾祖陶试,训导、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祖父陶廷奎,武举人,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父陶承学,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