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陆军第七师(北洋政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陆军第七师,又被称为北洋第七师,是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组建的陆军武装部队,它曾有不同来源的军事部队编制运用。

简历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京国民政府为了平衡与南方新军的军事力量,开始从现有部队中扩建陆军师

首次成军(1913/8-12)

民国二年(1913)8月,北京政府从河南地方部队,陆军第四师陆军第二十师抽调部分部队合组陆军第七师,师长雷震春,下辖陆军第十三旅(旅长贾德耀)、陆军第十四旅,该师曾投入二次革命,镇压南京一带的反袁军。二次革命结束后在民国三年(1914)初撤销。但陆军第十三旅、十四旅则保留。

第二次使用(1914/4-8)

民国三年(1914)4月,由陆建章指挥的北京警卫军与陆军第十三旅合编为第二代陆军第七师,师长陆建章,驻地北京南苑。该师组成后发兵陕西省镇压白朗起义,镇压任务期间陆建章麾下的左翼第一旅更名为陆军第十四旅,旅长冯玉祥。镇压作战结束后,9月该师撤销,部队则拆分为中央陆军第十五混成旅(旅长贾德耀)、中央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

第三次使用(1914/10-1926)

民国三年(1914)10月,中央陆军第三混成旅与该旅备补营扩编为中央陆军第七师,师长张敬尧,该混成旅原为陆军第六师第12旅在江西省扩编而成。下辖部队同样为陆军第十三旅(张敬尧兼任)、第十四旅(旅长吴新田)。该师成立后配合护国战争移防至湖南省,并大肆扩编部队,吸收了湖南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张敬汤),增编补充第一旅(旅长刘振玉)、补充第二旅(旅长杨赞绪)、补充第三旅(旅长顾琢塘),加上原先正规编制,第七师麾下部队曾一度达六个步兵旅,加上直属部队达3.2万人。因张敬尧在湖南省的统治失败,在吴佩孚指挥的陆军第三师北归后,第七师在湖南遭到围攻,张敬尧在民国九年(1920)被迫将师长交由属下吴新田,离开第七师。

吴新田在接任后,向直系军阀输诚保障对部队的控制权,第七师也撤出湖南,滞留直系将领控制的湖北省。民国十年(1921),在陕西省出现反直系统治时,第七师配合其它直系部队进攻陕西省,并在当地整军扩张,从入陕前的8千馀人、6千多杆步枪扩张为3万馀人、2.4万杆步枪。

民国十四年(1925),因国民二军、国民三军、陕西靖国军围攻陕西省的亲北京政府军队,第七师败退至陕西省南部喘息,师长由顾琢塘接任。吴新田最后决定向响应国民政府北伐的冯玉祥乞和,部队被西北军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六路军第一师,师长仍为吴新田。但冯玉祥没有接纳吴新田进入西北军势力,而将其逐出陕西省,吴新田后来和新桂系达成协议,部队移动至湖北省由新桂系吸收,中央陆军第七师编制就此消失。

Remove ads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