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隋朝国公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国公。总条目见隋朝公爵列表。
国公
| 燕国(557年—607年)[1][2] | |||||
| 以佐命之功,由常山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万六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燕国公 | 文 | 于谨 | 557年—568年 | |
| 2 | 燕国公 | 安 | 于寔 | 570年—581年 | 于谨子 | 
| 3 | 燕国公 | 于𫖮 | 于寔子 | ||
| 4 | 燕国公 | 于世虔 | ?—607年 | 于𫖮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梁国(557年—?)[3] | |||||
| 以佐命之功,由彭城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梁国公 | 躁→庄闵 | 侯莫陈崇 | 557年—563年 | |
| 2 | 梁国公 | 侯莫陈芮 | ?—600年代 | 侯莫陈崇子 | |
| 韩国(558年—607年,749年—750年,753年—?)[4][5][6][7] | ||||||
| 以魏后封 | ||||||
| 代数 | 世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一世 | 韩国公 | 元罗 | 558年—568年 | 北魏道武帝五世孙 | |
| 2 | 六世 | 韩国公 | 元谦 | 569年—? | 北魏孝文帝玄孙 | |
| 3 | 七世 | 韩国公 | 元菩提 | 元谦子 | ||
| 4 | 八世 | 韩国公 | 元宝琳 | ?—607年 | 元菩提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后以备三恪复封 | ||||||
| 5 | 十二世 | 韩国公 | 元伯明 | 749年—750年 | 元宝琳玄孙 | |
| 改以殷周汉为三恪,国除;复以魏周隋为三恪,复封 | ||||||
| 5 | 十二世 | 韩国公 | 元伯明 | 753年—? | 元宝琳玄孙 | |
| 6 | 十三世 | 韩国公 | 元绍俊 | 元伯明子 | ||
| 7 | 十四世 | 韩国公 | 元文贽 | 元绍俊子 | ||
| 郑国(559年—?)[8] | |||||
| 由高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郑国公 | 桓 | 达奚武 | 559年—570年 | |
| 2 | 郑国公 | 达奚震 | 572年—580年代 | 达奚武子 | |
| 楚国(559年—607年)[9][10] | |||||
| 由武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楚国公 | 昭 | 豆卢宁 | 559年—565年 | |
| 2 | 楚国公 | 襄 | 豆卢𪟝 | 567年—592年 | 豆卢宁弟子 | 
| 3 | 楚国公 | 豆卢贤 | ?—607年 | 豆卢𪟝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许国(559年—586年)[11] | |||||
| 由化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许国公 | 穆 | 宇文贵 | 559年—567年 | |
| 2 | 许国公 | 宇文善 | ?—586年 | 宇文贵子 | |
| 坐宇文忻,国除 | |||||
| 邓国(561年—?)[12] | |||||
| 由广武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别食资阳县一千户→乐陵县一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邓国公 | 恭 | 窦炽 | 561年—584年 | |
| 2 | 邓国公 | 窦茂 | 窦炽子 | ||
| 唐国(564年—607年,617年)[13] | |||||
| 以追录李虎佐命之功,由陇西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唐国公 | 仁 | 李昞 | 564年—? | 李虎子 | 
| 2 | 唐国公 | 李渊 | 572年—607年 | 李昞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后起兵 | |||||
| 2 | 唐国公 | 李渊 | 617年 | 李昞子 | |
| 进爵为王 | |||||
| 申国(567年—607年)[14][15] | |||||
| 由安武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九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申国公 | 明 | 李穆 | 567年—586年 | |
| 2 | 申国公 | 李筠 | 588年—601年 | 李穆孙 | |
| 3 | 申国公 | 李浑 | 604年—607年 | 李穆第十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李穆为郕公 | |||||
| 蒋国(570年—607年)[16][17] | |||||
| 以追录梁御佐命之功,由五龙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蒋国公 | 襄 | 梁睿 | 570年—595年 | 梁御子 | 
| 2 | 蒋国公 | 梁洋 | ?—607年 | 梁睿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梁睿为戴公 | |||||
| 郧国(570年—607年)[18][19][20][21][22] | |||||
| 由建忠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真食江夏县三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郧国公 | 襄公 | 韦孝宽 | 570年—580年 | |
| 2 | 郧国公 | 静公 | 韦圆成 | 584年—588年 | 韦孝宽孙 | 
| 3 | 郧国公 | 韦匡伯 | 589年—607年 | 韦圆成弟 |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韦孝宽为舒公 | |||||
| 郐国(571年—?)[23] | |||||
| 由昌宁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郐国公 | 文 | 长孙俭 | 571年追封 | |
| 2 | 郐国公 | 长孙懿 | ?—592年 | 长孙俭孙 | |
| 薛国(572年—607年)[24] | |||||
| 以诛宇文护之功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薛国公 | 长孙览 | 572年—? | ||
| 2 | 薛国公 | 长孙洪 | ?—607年 | 长孙览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郇国(576年—?)[25] | |||||
| 以归降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郇国公 | 韩建业 | 576年—593年 | ||
| 卢国(576年—?)[26] | |||||
| 由广业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卢国公 | 中 | 尉迟运 | 576年—579年 | |
| 2 | 卢国公 | 尉迟靖 | 尉迟运子 | ||
| 崇国(577年—?)[27][28] | |||||
| 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崇国公 | 斛律光 | 577年追封 | ||
| 2 | 崇国公 | 斛律彻 | 577年—595年 | 斛律光孙 | |
| 郕国(577年—586年)[29] | |||||
| 由建威县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郕国公 | 梁士彦 | 577年—586年 | ||
| 伏诛,国除 | |||||
| 杨国(578年—581年)/郢国(581年—585年)[30] | |||||
| 由平阳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杨国公→郢国公 | 王谊 | 578年—585年 | ||
| 赐死,国除 | |||||
| 沛国(578年—607年,617年—?)[31][32][33] | |||||
| 由归昌县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沛国公 | 达 | 郑译 | 578年—591年 | |
| 2 | 沛国公 | 郑元璹 | ?—607年 | 郑译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郑译为莘公;隋末复封 | |||||
| 2 | 沛国公 | 简 | 郑元璹 | 617年—646年 | 郑译子 | 
| 3 | 沛国公 | 郑弘节 | 郑元璹子 | ||
| 4 | 沛国公 | 郑延休 | 郑弘节子 | ||
| 5 | 沛国公 | 郑彦凑 | ?—730年 | 郑延休子 | |
| 6 | 沛国公 | 郑坦之 | 郑彦凑子 | ||
| 邹国(580年—607年)[34] | |||||
| 食邑一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邹国公 | 孔丘 | 580年追封 | ||
| 2 | 邹国公 | 孔长孙 | 580年—? | 孔丘三十世孙 | |
| 3 | 邹国公 | 孔嗣哲 | ?—607年 | 孔长孙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后封绍圣侯 | |||||
| 鄯国(580年—?)[35] | |||||
| 以追录怡峰佐命之功,由乐陵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鄯国公 | 怡昂 | 580年—? | 怡峰子 | |
| 彭国(580年—597年)[36] | |||||
| 以追录刘亮佐命之功,由长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彭国公 | 刘昶 | 580年—597年 | 刘亮子 | |
| 伏诛,国除 | |||||
| 宿国(580年—?)[37] | |||||
| 由枹罕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宿国公 | 辛威 | 580年 | ||
| 2 | 宿国公 | 辛永达 | 辛威子 | ||
| 英国(580年—?)/杞国(?—586年)[38] | |||||
| 由化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英国公→杞国公 | 宇文忻 | 580年—586年 | ||
| 伏诛,国除 | |||||
| 观国(580年—?)[39][40][41] | |||||
| 以追录田弘勋,由雁门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观国公 | 襄 | 田广略 | 追封 | 田仁恭父 | |
| 1 | 观国公 | 敬 | 田仁恭 | 581年—? | |
| 2 | 观国公 | 田世师 | 田仁恭子 | ||
| 任国(580年—?)[42] | |||||
| 由安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别食任城县一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任国公 | 穆 | 于翼 | 580年—582年 | |
| 密国(580年—?)[43] | |||||
| 食邑三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密国公 | 李雄 | 580年—? | ||
| 黄国(580年—581年)/舒国公(581年—586年)[44] | |||||
| 以定策之功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黄国公→舒国公 | 刘昉 | 580年—586年 | ||
| 伏诛,国除 | |||||
| 邵国(580年—593年)[45] | |||||
| 由竟陵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邵国公 | 杨瓒 | 580年—581年 | 进封滕王 | |
| 2 | 邵国公 | 杨纶 | 581年—593年 | 杨瓒子 | |
| 袭封滕王 | |||||
| 滑国(580年—?)[46] | |||||
| 以韦孝宽平尉迟迥之功,由永安县开国侯进封,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滑国公 | 定 | 韦寿 | 580年—590年 | |
| 2 | 滑国公 | 韦保峦 | 韦寿子 | ||
| 褒国(580年—606年)[47] | |||||
| 以平尉迟迥之功,由濮阳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褒国公 | 恭 | 宇文述 | 580年—606年 | |
| 改封许公 | |||||
| 邢国[48][49]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邢国公 | 李曜 | |||
| 2 | 邢国公 | 李故邻 | 李曜长子 | ||
| 介国(581年—607年,?—750年,753年—947年)[50][51][52][53] | |||||
| 食邑五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介国公 | 宇文阐 | 581年 | 北周静帝 | |
| 2 | 介国公 | 宇文洛 | 581年—? | ||
| 《大业令》行,国除;后复封 | |||||
| 赵国(581年—607年)[54][55] | |||||
| 食邑万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赵国公 | 景公 | 独孤信 | 581年追封 | |
| 2 | 赵国公 | 德公 | 独孤罗 | 582年—599年 | 独孤信长子 | 
| 3 | 赵国公 | 独孤纂 | ?—607年 | 独孤罗子 | |
| 《大业令》行,改封蜀公 | |||||
| 邳国(581年—607年)[56] | |||||
| 食邑三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邳国公 | 苏绰 | 581年追封 | ||
| 2 | 邳国公 | 苏威 | 581年—607年 | 苏绰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萧国(581年—?)[57] | |||||
| 以著绩前代,由文安县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萧国公 | 周惠达 | 581年追封 | ||
| 2 | 萧国公 | 周题 | 581年—? | 周惠达子 | |
| 黎国(581年—?)[58][59] | |||||
| 由阳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三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黎国公 | 怀 | 李远 | 581年追封 | |
| 2 | 黎国公 | 李威 | 581年—? | 李远孙 | |
| 鲁国(585年—597年)[60] | |||||
| 由彭城郡开国公进封,食任城县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鲁国公 | 虞庆则 | 585年—597年 | ||
| 伏诛,国除 | |||||
| 陈国(586年—607年)[61] | |||||
| 由安丰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陈国公 | 懿 | 窦荣定 | 586年追封 | |
| 2 | 陈国公 | 窦抗 | ?—604年 | 窦荣定子 | |
| 3 | 陈国公 | 窦庆 | 604年—607年 | 窦抗弟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莒国(587年—607年)[62]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莒国公 | 萧琮 | 587年—607年 | ||
| 《大业令》行,改封梁公 | |||||
| 齐国(589年—607年)[63] | |||||
| 由渤海郡开国公进封,食千乘县千五百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齐国公 | 高颎 | 589年—607年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郢国(589年)/越国(589年—606年)[64] | |||||
| 以平陈之功,由清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郢国公→越国公 | 杨素 | 589年—606年 | ||
| 改封楚公 | |||||
| 宋国(589年—607年)[65] | |||||
| 由襄邑县开国公进封,真食襄邑县三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宋国公 | 贺若弼 | 589年—607年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谯国[66]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谯国公 | 冯宝 | 追封 | ||
| 应国(?—607年)[67]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应国公 | 高弘德 | ?—607年 | 高颎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魏国(604年—607年)[68] | |||||
| 由项城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魏国公 | 王韶 | 604年进封 | ||
| 2 | 魏国公 | 王士隆 | 604年—607年 | 王韶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后封耿公 | |||||
| 卢国(605年—607年)[69] | |||||
| 由河阴县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卢国公 | 刘方 | 605年追封 | ||
| 2 | 卢国公 | 刘通仁 | ?—607年 | 刘方子 | |
| 《大业令》行,国除 | |||||
| 秦国(617年—618年)/赵国(618年)[70] | |||||
| 由炖煌郡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秦国公→赵国公 | 李世民 | 617年—618年 | ||
| 进封秦王 | |||||
| 齐国(617年—618年)[70] | |||||
| 由姑臧县开国公进封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齐国公 | 李元吉 | 617年—618年 | ||
| 进爵为王 | |||||
| 魏国(617年—629年)[71] | |||||
| 由闻喜县开国公进封,食邑三千户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魏国公 | 裴寂 | 617年—629年 | ||
| 鲁国(617年—619年,629年—?)[72]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鲁国公 | 刘文静 | 617年—619年 | ||
| 2 | 鲁国公 | 刘树义 | 629年—? | 刘文静子 | |
| 纪国(618年—?)[73]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纪国公 | 武节 | 独孤盛 | 618年追封 | |
| 鲁国(618年)[74]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鲁国公 | 元文都 | 618年 | ||
| 伏诛,国除 | |||||
| 郑国(618年)[75]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郑国公 | 王世充 | 618年 | ||
| 进爵为王 | |||||
| 陈国(618年—621年)[76] |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陈国公 | 段达 | 618年—621年 | ||
| 伏诛,国除 | |||||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