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集美工业学校
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集美工业学校,简称集美工校[1],是一所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的公立中等专业学校(类似于台湾的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由集美轻工业学校、福建化工学校于2016年7月合并设立,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民国九年(1920年)创办的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商科部)[2],是“集美学村”家族成员。1956年—2000年,归属福建省轻工业厅;2002年1月起,改隶福建省教育厅;2008年10月起至今,陆续划转厦门市教育局管理。[2]
原集美轻工业学校、福建化工学校为厦门市仅有的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福建省首批达标中专”[3],后者亦为“福建省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因此被视为“强强联手”。目前,新集美工校拥有多个全国首批示范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市级骨干专业以及国家示范性资源共享共建科研课题专业。[1][2]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该校前身是陈嘉庚在民国九年(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建校80多年来,学校先后改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商业部、福建私立集美商业学校、福建私立集美联合学校、福建私立集美高级联合职业学校、福建私立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福建私立集美高级商业学校、福建集美财经学校。
- 1937年,集美各校迁往福建省安溪县办学,成立“集美联合中学”。
- 1939年,迁往大田县,与一道迁往该县的集美水产学校、集美农业学校合并,改称“福建私立集美高级职业学校”。
- 1952年,更名为“福建集美财经学校”。
- 1956年,划归福建省轻工业厅领导。
- 1959年,福建省轻工业厅主管的福建集美财经学校、厦门纺织工业学校、泉州食品工业学校合并,改称“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
- 1960年,增设大学部,改称“福建集美轻工业学院”。
- 1962年,“福建集美轻工业学院”停办,恢复“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旧称。
- 1965年,再拆分为“轻工”、“财经”(后并入集美大学)两校。轻工学校迁往南平,与设在该市的福建造纸工业学校合并,改称“福建省轻工业学校”。
- 1970年,因文革被迫停办。
- 1974年,在厦门市杏林区(现集美区)复办,改称“福建轻工业学校”。
- 198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 1985年,闽政办(1985)151号文批复,恢复“集美轻工业学校”校名。
- 1987年,改为招收初中毕业生。
- 2002年,划转福建省教育厅主管。
- 1925年至1937年,黄廷元、杨景文、曹允泽、彭丙卯、许鸿图等爱国华侨创办厦门市大同中学。校名源出于《礼记·大同篇》,蕴含孙中山所倡导的“世界大同”之理想,并以“发扬踔厉,振我民族”为办学宗旨,以“诚信勤朴”为校训(后改为“励勤毅诚”)。该校是厦门市最早开办的中学之一,最早的一批学生包括卢嘉锡(化校校名即由其题写)、黄克立等人。
- 30年代初,为了增办高中,学校向海内外募捐,捐助巨款的爱国华侨有曹允泽、胡文虎、许文鼎等,增建允泽楼、文虎楼、文鼎楼、越棠楼四座,形成一组四合院似的建筑群,使学校初具规模。在此时期。大陆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自初中毕业并留校工作。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内迁,初到海澄,继到南靖办学。此乃该地有中学之始。
- 1942年,学校整顿校务,扩建校舍,学生数增至300多人,教职工30多人。
- 1945年,厦门光复,学校迁回厦门原址复办。
- 1949年,粤侨中学、道立中学相继并入大同中学。
- 1953年,私立大同中学易名为“厦门市第四中学”。
- 1958年,高中部改制为“厦门化工学校”(该校以此作为创校起点)。
- 1966年,因文革被迫停办。
- 1974年,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恢复“福建化工学校”,并在厦门市杏林区选址重建。
Remove ads
合并缘由
2011年,厦门市做出将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合并的决定,希望两校的整合来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提升。其涉及下列方面的考量:
- 两所学校都位于原杏林区,且相距不远。
- 两所学校都有过辉煌的过去,譬如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能够考入集美轻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各地中考前十名。但是,随著行业的萎缩,单一学校已经无法满足厦门经济社会对工科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 两校建设年代较早,占地面积偏小,实训场所更是严重缺乏。
- 两校的专业设置也有很多雷同。[4]
组织机构
教学研究[5]
其中,现代制造、城轨交通、电子信息、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专业群在福建省内最具特色及品牌影响力;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重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现代物流管理等6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为市级骨干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护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两个专业为国家示范性资源共享共建科研课题专业。“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入选福建省第二批中职组现代学徒制项目。[2]
行政处室[5]
|
|
校区
集美工业学校在合并初期保持著“一校两区”的教学模式,即北校区位于原来的集美轻工业学校,南校区则位于原福建化工学校,授课老师需要在两个校区之间往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校在北校区的北部进行征地扩建,其总面积将达到354亩,该整合提升工程亦被列入“2014—2018福建省重大项目”以及“厦门市重点工程”。相关工程将分为两期,目前新校区已部分启用,预计2019年全部完工。[6][7]
当前两校区分别位于:
- 北校区: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 南校区: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路02号
由于该校位于集美学村范围,其建筑均采用嘉庚风格,校园建筑则按照“诚毅勤美”的校训进行命名:“诚”系列为教学楼、“毅”系列为实训楼、“勤”系列为男生公寓楼、“美”系列为女生公寓楼。[6]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