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岛市人民会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岛市人民会堂map
Remove ads

36°03′39″N 120°19′29.7″E

事实速览 青岛市人民会堂, 概要 ...

青岛市人民会堂,简称人民会堂,俗称“新建礼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9号,建于1959-1960年,为青岛市重大会议及大型文艺演出重要场所之一,现为市南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

历史

青岛市人民会堂的原址原为章高元驻防青岛时期(1892-1897)所建总兵衙门及衙门左营[1][2]。1958年初,中共青岛市委决定建设人民会堂,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并选址在总兵衙门旧址[3]。1959年5月上旬动工兴建[4]。建筑由青岛市城建局设计室的刘汉耀、陈铁林、何早英等工程师设计[3],艺术家石可参与室内装饰设计[3],青岛市房产局负责施工建设[5],北京市古建筑施工公司负责内部装修施工[3]。1960年5月30日竣工[4][5],同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3]。原总兵衙门建筑群在人民会堂建设过程中陆续拆除。建成后的人民会堂为青岛市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大政协的重要大会均在此举行,会堂内亦可举办戏剧演出、音乐会等文艺活动[2][3][5]。2000年,人民会堂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6]。2012年11月6日列入市南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7]

Remove ads

建筑特色

青岛市人民会堂位于太平路大学路路口北侧,其外观造型、内部结构参考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5](一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1][3]),总高25米。平面大致为正方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水刷石墙面,平屋顶。正立面位于西南侧,面向太平路及青岛湾,入口以8根花岗岩方形立柱支撑,正门为7扇双开木制大门。两侧墙上各嵌一个以红星红旗为主题元素的徽标。建筑内部由大厅、中心会场、两处中型会议厅及45个小型会议室组成,可容纳4000余人聚会活动。前厅通高2层,地面铺装水磨石。中心会场上下两层,共有座席1851个;中型会议厅可容纳600余人。建筑内外装饰部分使用了中国传统风格纹饰。[2][3][5][8]

图集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