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正式致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非正式致歉 [1][2]这是纯粹处于形式语句中的道歉,本身并不含有自责的含义。这种致歉方式在政治和公共关系中都很常见。
向被冒犯的人说“对不起,让您感到不安”,这是非正式致歉之一。 它没有描述所作的言论有什么不妥,可能暗示对方对某件事情过于敏感或自身因非理性的原因而犯错。另一种道歉的方式不是直接向受伤或被侮辱的人道歉,而是说“向任何可能受到冒犯的人道歉”。由于这种方式不是直接向人致歉,因此亦不属于正式的致歉。[3]
单纯使用“对不起”一词,本身没有对错误行为承担责任,而只有表示遗憾,因此这种说法只是争取原谅,而不是承认错误。并且,若滥用道歉方式之后重复犯错,渐渐便会让人失去信任。[4]
法律意义
在美国,许多州份如:麻萨诸塞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都有法律禁止原告以道歉作为呈堂证据。[6]例如,医生可能会为患者的不良后果道歉,但因此不须担心因道歉而成为过失的证据。[7]
2008年11月,艾伯塔省立法机关通过了对现有《艾伯塔省证据法》(RSA 2000,c)的修正案。 A-18旨在保护道歉方免受法律责任和遭受保险损失的风险。该法令第26.1条规定,道歉并不构成明示或暗示承认过失或责任。[8]
道歉策略
道歉的类型学指出,道歉涵盖了各种情况,例如后悔,遗忯和悔恨的程度,成功与否应取决于道歉的形式,而不是所涉及的悔恨的程度。Deborah Levi提供了以下可能性: [9]
- 策略式道歉:当被指控犯错时,使用策略式道歉,这代表不一定是由衷而发。
- 道歉式解释:当被指控犯错时,提供不少回避责任的解释,这仅仅是一种掩饰犯错行为的举动。实际上,它更可以用来捍卫错误的行为。
- 形式上的道歉:当被指控犯错时,被权威人士告诫才提供道歉。然而,对方可能只是碍于对方的权威。
- 圆满的道歉:当被指控犯错时,对方充分承认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详尽的洞察及描述,并且承诺悔改。
虽然非正式致歉不含悔恨、自责、甚至对未来没有改变的意图(例如,“幸福的结局”道歉)。但在非人为及无可避免的情况下,这种做法非常可取。例如当航空公司为延误致歉时,未来的重犯完全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是非人为控制情况。而这种策略上的道歉纯粹安抚客人的情绪,并能产生正面的效果。这情况更回应了人类其中的基本诉求,承认负面情绪需要重视,并且需要获得安抚。[10]
除此以外,谈判专家通常使用这种策略来缓解紧张的局势:“即使您不承认自己需要为该行为承担个人责任,甚至根本没有犯错。但为了不愿意伤害他人及缓解气氛,这种道歉往往可以改变整件事情。这时候,道歉就是您可以进行的最低成本,回报最高方式。” [11]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