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洲新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非洲新稻(New Rice for Africa,简称NERICA),是非洲水稻中心研发出,由水稻和非洲稻两种稻属的杂交种。主要有三种品种:高地品种、低地品种和灌溉品种。

非洲新稻在1992年开始培育,在2007-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后被进一步推广。
背景
非洲稻在中、西非已被种植约3500年以来,由于是原生物种,它极度适应非洲水土,其耐旱、耐涝、而且竞争力强能自动排挤杂草。但其产量天生偏低,导致后来粮食需求上升后,农民广泛改种、进口产量较高的亚洲稻。但作为外来种,亚洲稻较不适应非洲,生命力亦不及非洲稻顽强,水需求亦高于非洲稻、导致本来稀缺的水资源更为吃紧。[1][2]
2007-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时,非洲各国决定扩大稻米种植以减少进口依赖。[1]
非洲新稻研发计画始于1992年,农学家蒙蒂·琼斯研究如何将亚洲稻的高产跟非洲稻的适应力结合,[2]非洲新稻在1994年首次被培育出。[3]培育计画在非洲开发银行、日本政府与联合国资助下进行,并在培育成功后尝试大规模种植。[1][4]
特征
非洲新稻由水稻(学名:Oryza glaberrima)和非洲稻(学名:Oryza sativa)杂交培育而成,由于不同种无法在自然环境下杂交,故研究团队使用植物组织培养中胚拯救技术确保杂交种能够存活。[2]
非洲新稻混合了两种稻的优点,它如非洲稻能排挤杂草、抗旱,也如亚洲稻产量高、易收割,且蛋白质含量较进口米高。[2]
案例
2003年,非洲新稻的高地品种被引进乌干达,作为消除贫困政策的一部分。由于其高产量、成熟期短、抗旱性强,被认为值得在全国推广种植。一项于2012年发表的研究发现,2004年开始种植非洲新稻的农民中,有一半在2006年时已不再种植。高退出率被认为与多项因素有关,包括农民缺乏贷款与机构支援、稻米作为新引进作物尚未普及,以及优良种子的短缺。然而,该研究也指出,种植非洲新稻的家庭收入有所提升。[5]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