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顾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顾莼(1765年—1832年),字希翰、吴羹,号南雅,江苏苏州府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生平
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二甲第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嘉庆十七年(1812年)升侍读,同年任云南学政,途经河南,见吏多贪墨,奸民充斥,向嘉庆帝密疏,指出若不尽早根治,恐酿巨患。然而未引起朝廷重视,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果然发生滑县民变(癸酉之变)。其选士以品行为重,礼遇贤能。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同年道光帝即位,升侍讲学士,上疏请停捐例,再疏陈“崇君德、正人心、饬官方”三事,得到道光帝嘉许。同年左都御史松筠出为热河都统,顾莼上疏称松筠人品正直,建议留在道光帝身边,忤道光帝,谪编修,九年不曾调职。
嘉庆年间,顾莼在翰林院任史官时,主撰和珅传记。和珅曾几次因事被乾隆帝诘问斥责,顾莼秉笔直书。然而送交预览之前,传稿被他人篡改,该部份被删掉。嘉庆帝看后,严厉诘问。大臣于是上呈顾莼原稿,嘉庆帝深切肯定,窜改者被撤职。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帝阅读《仁宗实录》时,看到此事,对顾莼的直笔赞许不已,想起其此前为松筠之事上疏,必然不是因为徇私,擢右春坊右中允,道光十年(1830年)升侍讲学士,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通政使司副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于官。《清史稿》有传[1]。
Remove ads
著作
顾莼工诗文,以苏轼为宗,音格高雅,骈文师从唐、宋名家,又善书画。其身居翰林院三十馀年,文名动天下。晚年声名更盛,被誉为“文坛耆宿”。所著有《南雅诗文钞》行世。
家族
先世由江宁县徙居吴县。玄祖顾国本(字君宁,乡人私谥“贞孝”)为贡生,以孝著名[2][3];高祖顾竑为长洲庠生;曾祖顾渐考授州同;祖父顾阶升(字步岩,号朗啸)为元和监生,热爱藏书画[4];父顾应昌(字殿舍,号桐井,自号五痴,1735-1796)为监生。母为汪大经女。顾莼为顾应昌长子,有弟顾蘩及四姐妹[5]。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