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颜允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颜允南(694年—762年11月30日),字去惑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官员。

生平

颜允南孝顺父母敬爱兄弟,聪叡精明,从小就以文学而知名,又擅长写草书隶书,特别擅长五言诗,深深受到伯父濠州刺史颜元孙的赞赏和喜爱[1]开元十五年(727年),颜允南以挽郎的身份选拔进入糊名考试,成绩优等,出任鹑觚县县尉。颜允南后与堂兄颜春卿颜杲卿颜曜卿同时受到吏部侍郎席豫的赞赏看重,当时的舆论都认为是荣耀,很快出任右武卫兵曹。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颜允南的母亲去世,颜允南为母亲守丧而离职,丧期结束后转任右领军录事参军。颜允南与堂姑妈的儿子刘同昇齐名,长大后关系又很好,曾经把自己写的书借给刘同昇,中书舍人孙逖见到后惊叹说:“这是古人的佳作。”颜允南很快出任刘同昇的江南经略判官,又升任大理评事,调到吏部,吏部侍郎达奚珣以颜允南的书法和文理评定为超等,举荐他出任左补阙唐玄宗曾经写作并亲自撰写《华岳碑》,天宝九载(750年),唐玄宗命令御史大夫王𫟹复刻《华岳碑》一百本赐给朝廷大臣,颜允南以两省官,弟弟颜真卿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各得到一本,当时只有四个家族获得两本。每次朝觐庆贺,宰相以下登皇宫大殿的不过三十人,而颜允南与颜真卿、王𫟹穿着专门的服装在含元殿舞蹈,朝觐和宴会,颜允南兄弟必同行列。所以颜允南写诗歌说:“谁言百人会,兄弟皆霑陪。”颜允南又和谏议大夫郑审、郎中祁贤之每次遇到唐玄宗写诗,都会写诗歌唱和,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们的水平。颜允南很快升任殿中侍御史,因为违抗杨国忠的意见被贬为襄阳郡郡丞,又转任河东司户、京兆士曹。天宝十五年(756年),长安被安史叛军攻陷,唐玄宗逃亡巴蜀,朝廷官员大多从骆谷前往兴道,房琯、李煜、高适等数十人都在其中。中丞田良邱哥舒翰行军司马,哥舒翰战败后,田良邱还是十分傲慢,念诵着自己的上奏文书说:“哥舒翰向北行军,没有经历过失败,此次大概是因为命运逼近,人神同弃,不是哥舒翰造成的。”众人默然无语。颜允南一个人大声呵斥:“您为什么给叛贼描述祥瑞征兆?”有人因此想要殴打魏仲犀与田良邱是同样的罪行,两人说着道歉的话离去,之前不敢说话的人都赞叹颜允南。不久颜允南出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升任司膳郎中。颜真卿到黄河以北组织兵力反抗安史叛军,唐玄宗给颜允南驿站马匹前往凤翔府,让兄弟二人相见。颜允南又跟随唐肃宗前往西京凤翔,升任司封郎中。当时颜真卿以尚书兼大夫,弟弟颜允臧又为殿中郎中,兄弟三人同时在台省任职,当时无人可比,舆论非常钦佩羡慕。唐肃宗回到中京长安后,颜允南封金乡县男,加正议大夫上柱国,又升任国子司业宝应元年冬十一月,颜真卿自利州被征召前往京城,当时颜允南已经病重,见到弟弟后哭泣说:“我是忍着想要见你”。十一月十日(762年11月30日),颜允南在私人住宅中去世,虚龄六十九,十二月十六日庚申(763年1月4日)[2]葬于万年县凤栖原家族墓地北侧[1][3]

Remove ads

其他

颜允南的高见卓识在当时称冠,善于与人交往,和同僚朋友的关系特别好。执侍郎寇泚、相国陆象先、尚书陆景融都看重颜允南的才华与名望,与他相见至少要谈上一整天。相国房琯、尚书韦陟张倚都是颜允南的忘年之交,河南陆据、彭城刘𫗧刘秩、陇西李揆、河东裴士淹都是颜允南的莫逆之交,河东敬括、陇西李华李涵、范阳卢允都是颜允南同僚中的好友[1]

家庭

祖父

  • 颜昭甫,唐高宗侍读、赠华州刺史[1]

父母

  • 颜惟贞,唐朝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太子少保[3]
  • 张氏,封兰陵郡太夫人[4]

兄弟姐妹

  • 颜阙疑,唐朝杭州参军
  • 颜乔卿,唐朝富平县县尉
  • 颜真长,考中明经
  • 颜幼舆,唐朝左卫率府兵曹
  • 颜真卿,唐朝节度采访观察使、鲁郡公
  • 颜允臧,唐朝殿中太子中允、江陵少尹、兼侍御史、荆南节度行军司马

夫人

  • 吴郡陆氏,出自太尉枝,南陈黄门侍郎陆琛玄孙女,唐朝滑州卫南县令陆山仁曾孙女,唐朝湖州司士陆静之孙女,越府会稽县县令陆彦伯长女,大历九年七月十八日己酉(774年8月29日)在东都尊贤里去世,虚龄七十,大历十年七月十八日(775年8月18日)由儿子颜颖护送葬于万年县凤栖原颜家祖墓[2]

子女

  • 颜颖,唐朝河南府士曹[1][5]
  • 颜频,唐朝校书郎,早逝[1][5]
  • 颜氏,排行第十九,嫁裴氏[2]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