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强台风尤特 (2006年)
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个热带气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风尤特(英语:Typhoon Utor,国际编号:06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25W;PAGASA命名:Seniang)是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个热带气旋,风暴于12月7日形成,于12月15日消散,维持了8天。尤特是造成2006-2007年东南亚洪灾的元凶之一,为刚受台风榴梿吹袭的菲律宾再次带来破坏,导致至少有30人死亡及1580万美元(以2006年计算,下同)的经济损失,在马来西亚亦有8人死亡。“尤特”是美国提供的名称,在马绍尔语中有飑线之意。[1]
Remove ads
气象历史
2006年12月2日,一个对流区在楚克岛东南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现。虽然对流在几小时后减少,但3天后再次活跃起来,12月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12月7日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日本气象厅报告有一个热带低气压经已形成。[2] 不久,这个热带低气压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专责范围内,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为它命名为Seniang。该热带低气压在这天增强,日本气象厅在晚上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尤特。[2]
12月8日,日本气象厅将尤特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随著尤特继续增强,日本气象厅于翌日早上再升格为一台风,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皆是如此。[2][3] 增强后不久,尤特在该日下午登陆菲律宾萨马岛和民都洛岛。在横过菲律宾后,尤特采取相近于11月台风飞燕的路径,先向西北移动,再移向南海北部。但受到副热带高压脊的影响,尤特的移动速度开始减慢。受到风切变上升和干燥空气环境的共同影响,尤特在海南岛及西沙群岛附近逐渐减弱。日本气象厅于12月13日将其降格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再在同日较后时间降格为一热带风暴,最后于翌日降格为一热带低气压并发出最后报告。[2]
Remove ads
影响

在约两星期前受台风榴梿吹袭的菲律宾,有9万人为防范是次风灾而需要疏散。[4] 而原定于12月10日开始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峰会和于12月13日开始举行的东亚峰会需要延迟至翌年1月举行。[5][6] 尤特在菲律宾造成至少30人死亡、8人失踪及44人受伤,[7] 亦吹毁共9,553间房屋,另有33,943间受损,56,313人无家可归。在当地总共有880,663人受影响。[8] 是次风灾共造成约158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7],当中有960万美元是来自农业损失。[8]
尤特为西马来西亚南部地区在24小时内降下暴雨,雨量高至350毫米。消散后的残馀雨带在12月18日为当地,尤其是柔佛、森美兰、马六甲和彭亨造成严重水浸,是为当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灾。[9] 不过,在水灾之前的报告却指出天气将不会非常恶劣。[10]昔加末和哥打丁宜是重灾区,洪水令两地所有主要道路中断。[11] 截至12月24日,水灾共造成8人死亡。[12]
参见
- 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
- 2006-2007年东南亚洪灾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