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风云四号卫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中国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实现天气分析和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环境和灾害监测等应用服务。与“风云二号”相比,在性能上将大为提高,观测精度,观测要素,观测效率、产品种类和数量、应用领域等明显增加,当中的静止轨道微波大气探测技术是世界首创。[1][2]
风云四号计划发展光学和微波两种类型的卫星,光学型卫星发射质量5,400千克,微波型卫星发射质量3,200千克。[3]卫星使用全新研制的SAST5000平台,主体呈六面柱体,设计寿命7年,采用单面丁字型二次展开太阳能帆板,有别于传统卫星的双翼太阳能帆板。[4]与风云二号卫星采用的自旋稳定不同,风云四号采用三轴稳定,让卫星的有效载荷始终对准需要观测的目标,从而将观测效率提高近20倍。[5]
光学型卫星装载四种先进有效载荷:“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世界首个“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中国首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6]。[1][5][7]风云四号开创性将“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同时装载在一枚卫星上[8],解决了多个仪器动力学环境相互干扰等技术问题,突破了“图像定位与配准技术”、“整星微振动抑制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一改以往国际上须将两种仪器分别装在两颗卫星上的做法。[9]
“图像定位与配准技术”使卫星图像定位与配准精度达到1像元,即使在36000公里静止轨道对地球观测,误差亦可控制在1公里之内,补偿效率到达98.8%;扫描辐射计技术能感知地面温度0.1℃的变化,绝对误差少于1℃,两项指标与美国的GOES-R卫星相当。[10]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能一秒钟拍摄500张闪电图,实现区域闪电频次和强度探测功能,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与跟踪,提供闪电灾害预警[11]。风云四号可见光空间分辨率由风云二号1.25公里提高到500米,红外高空间分辨率2公里,全圆盘成像时间15分钟,还新增了区域扫描功能,1000×1000公里区域观测能力为1分钟。[12]
风云四号从1994年提出设想,2010年由国家正式批准立项,直到首颗卫星成功发射,共历经22年,是中国历史上投资最多、研制时间最长、技术难度最大的对地遥感卫星。[2][13]
- 01批卫星(试验型)
- 风云四号A卫星(01星),风云四号首颗卫星,为光学型卫星,于2016年12月11日0时11分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三轴稳定气象卫星。[11][14]12月17日17点39分成功定点于东经99.5度赤道上空。[15]
- NORAD ID: 41882
- 国际编号(Int'l Code): 2016-077A
- 02批卫星(业务型)
- 风云四号B卫星(02星),风云四号系列卫星首发业务星,2021年6月3日0时17分,于长征三号乙遥72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四号B星将与在轨运行的风云四号A星组网协同工作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