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食蚊鱼

胎鳉科食蚊鱼属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食蚊鱼
Remove ads

大肚鱼(学名:Gambusia affinis)为辐鳍鱼纲鲤齿目鲤齿亚目花鳉科初级性淡水鱼次级性淡水鱼。又称柳条鱼大肚魚山坑鱼大眼叮当白头婆大肚掴等。

事实速览 大肚鱼,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布

本鱼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古巴,现已入侵到世界各国。

特征

本鱼体长形,略侧扁,体色为金中带绿色,腹部明显鼓胀,雄鱼有臀鳍特化的长长状的生殖肢,而雌鱼臀鳍为扇形,雄鱼长约15.5至37.5毫米,雌鱼长约20至70毫米。齿细小,吻尖,眼大,无侧线,属于卵胎生鱼类。背鳍软条7至9枚;臀鳍软条9至10枚。

生态

本鱼常见于植物生长的池塘与湖,溪流的滞水区与静止的水潭或半咸水水域,属于广盐性物种,能耐受高浓盐度的环境,能耐受高达海水盐度的两倍。属杂食性,以浮游动物、小的昆虫与碎屑为食,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孑孓有一定作用,耐污染力强,能耐受低氧环境,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而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

入侵种

食蚊鱼与各地原生鱼类进行竞争,破坏生态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早期香港为控制蚊患而引入食蚊鱼,但它们却同时与本地原生物种竞争食物生境。食蚊鱼与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 及林氏细鲫Aphyocypris lini)竞争食物生境,甚至捕食其他鱼类的卢文氏树蛙Philautus romeri)的蝌蚪,危及原生物种的生存。现在香港只有少数淡水生境未有发现食蚊鱼。

台湾因早年食物缺乏而大量补抓青鳉Oryzias sinensis)鱼食用,造成蚊虫繁殖疾病流行,因此总督府约于1913年从美国夏威夷引入食蚊鱼,现已普遍繁衍于台湾全岛的淡水环境,而后食蚊鱼的大量繁衍已造成台湾原生青鳉鱼逐渐减少到甚至灭绝的危机。中国亦于1924年从日属台湾引入食蚊鱼。日本在1916年之前也通过台湾将食蚊鱼引入东京,之后从东京再引入德岛。以德岛为中心,在1970年代迅速扩散至日本全国。在2000年左右,福岛县以南的日本各地均有分布。[1]

在澳洲,食蚊鱼对当地的青蛙造成了的巨大竞争,例如被认为造成布里斯班附近的亚热带河流彩虹鱼绝种

食蚊鱼也导致约旦以色列约旦墨头鱼Garra ghorensis)数量大幅下降。

Remove ads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