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仔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仔隧道(英语:Aberdeen Tunnel,简称香隧、港隧、AT或仔隧)是香港香港岛岛上首条以及目前唯一一条付费行车隧道,隧道贯穿聂高信山连接黄竹坑及跑马地,连接黄竹坑黄竹坑道及跑马地黄泥涌峡天桥;隧道于1977年动工,1979年12月北行管道首先贯通,两条管道分别于1982年3月12日及1983年3月14日启用,隧道人员获授权执行《行车隧道(政府)条例》。
收费广场设于黄竹坑旧围故址,共有12个收费亭,其中8个为人手收费亭,馀下4个(南行的1、4号和北行的9、12号)为快易通专用自动缴费亭。2017年9月24日起,驾车人士可以在人手收费亭,以八达通或本地发行的非接触式信用卡(包括Visa payWave、感应式Mastercard及银联闪付[2])拍卡缴付隧道费[3]。隧道为一条双程双线分隔双管隧道,启用初期是先通行北行管道,实行单管双程行车,1年后南行管道才开放使用。
2023年12月24日起,香港仔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系统“易通行”,取代原有人手收费亭及快易通。
在港铁南港岛线尚未通车前,隧道是南区居民(由香港仔至赤柱一带)来往港岛东部铜锣湾、北角和两条海底隧道的重要途径,2016年香港仔隧道平均每日行车量达63,646架次[4],因此跑马地黄泥涌峡天桥和坚拿道天桥经常出现交通挤塞。
Remove ads
历史
在香港仔隧道启用前,由黄竹坑来往铜锣湾及湾仔的车辆,都需要驶经依山而建的道路,其中一条路径是途经南风道、深水湾道、黄泥涌峡道以及司徒拔道,或先前往瀑布湾,再绕经薄扶林道或域多利道到上环及中环,路程较为迂回及费时,而且加剧中区的交通挤塞。
香港仔隧道于1960年代被倡议兴建,为配合即将兴建的红磡海底隧道及发展港岛南区,港英政府原定于1970年代初红磡海底隧道落成后,便启动香港仔隧道工程,当时预计耗资2亿港元,可是1973年香港股灾及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港府融资困难,在同期又有启德隧道、第二狮子山隧道、屯门公路及香港地铁等基建正在进行或即将动工,在资金有限及优先顺位下,建造香港仔隧道的工程需要押后[5]。经营红磡海底隧道的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曾经在1977年向港英政府提议采取BOT模式兴建隧道,由经营者投资兴建及取得启用后的独家经营权,政府便无需在动工前就投入大笔资金,但港英政府拒绝BOT模式的建议[6],维持由政府拨款兴建。1977年5月,港英政府经招标后批出建造合约,由金门-宝嘉-豪赫蒂夫-Sentab组成的联营公司承建,同年动工[7]。
由于隧道所在位置的岩层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故施工方法为酌取新奥工法概念的钻炸法。隧道在1979年12月8日上午举行贯通仪式,工务司署路政处处长陈乃强在香港仔隧道地盘使用遥远控制引爆安装在北行管道的200公斤炸药,在清走管道的碎石后,香港仔隧道的第一条管道宣告贯通[8]。香港仔隧道的南北行管道之间有三条互相贯通及可行车的通道,在管道内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以从另一条管道进行救援。此外在建筑工程进行期间因应香港大学的要求加建一间粒子物理实验室。隧道的电脑系统于1982年2月完成安装,为使驾驶人士适应隧道内外的光度变化,在隧道入口装有一组可以配合隧道外光暗度变化的调光灯[9]。
1982年3月12日,现时用作北行的管道首先通车,采用单管双程行车。由于初期管理人手短缺,当初香港仔隧道每天晚上10:30便会关闭[10]。1983年3月14日,南行隧道管道通车[11];1984年12月20日,香港仔隧道延长服务时间至全日通车,但为节省营运成本及方便进行必要之工程,每日凌晨00:00至06:00车辆流量较少的时间其中一管道关闭,另一管道则实施双程行车。
Remove ads
交通挤塞问题
每逢繁忙时间,香港仔隧道往湾仔、铜锣湾、北角和海底隧道方向都会非常挤塞。因此隧道交通督导员会将隧道间歇性封闭(间封),在黄竹坑收费广场禁止车辆通行以疏导隧道内的车辆,专利巴士亦获准在隧道间封期间使用右线。另外在南区通往香港仔隧道的主要道路,如黄竹坑道、南朗山道、鸭脷洲大桥等都设有指示,于挤塞时提示司机使用其他道路。而香港仔入口有灯号提示驾驶者左线或右线有挤塞。
香港仔隧道是香港仔、鸭脷洲和黄竹坑往港岛北的铜锣湾、北角和两条海底隧道主要道路,但香港仔隧道的挤塞并不是由于隧道容量不足造成,而是出口道路如红隧、跑马地、铜锣湾、北角和告士打道的挤塞延伸至隧道内引致,因此挤塞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方法。有些司机会改用其他道路往返港岛南北两岸以避过塞车,巴士及专线小巴公司亦开办不经隧道之路线,如经薄扶林道前往西隧的巴士路线供乘客选择。
为防止香港海洋公园旧水上乐园于1999年结业当日爆发之香港海底隧道、东区海底隧道及铜锣湾的挤塞情况重演,东区区议会及湾仔区议会在2006年11月计划,2010年在东区走廊和坚拿道天桥架设电脑警告牌,以提示驾驶者改用英皇道、高士威道往来铜锣湾及香港仔隧道,以减少出现挤塞的机会。
自从港铁南港岛线在2016年12月底通车,不少南区居民改转乘港铁出入南区。香港仔隧道的车流量下降,间歇性封闭次数随之减少。
历年交通流量[12]
Remove ads
图集
-
香港仔隧道跑马地入口
-
黄竹坑收费广场
-
隧道内观
历年收费
途经之公共交通服务
而城巴早上繁忙时间特别路线77X及99X往西湾河方向和城巴629线虽然途经香港仔隧道,但不会停靠收费广场巴士站。
Remove ads
现时香港仔隧道的巴士转乘站设于近黄竹坑道的支路,毗邻黄竹坑医院和黄竹坑新围,有逾20条巴士路线停靠。港铁南港岛线通车前,不少乘客会选搭途经香隧的巴士,于本站步行约5分钟前往海洋公园正门。因道路设计问题,本站未能覆盖到前往浅水湾和赤柱的巴士路线,停车弯的空间亦比其他转乘站为小,只能同时容纳两架巴士[18]。
随著香隧于2023年12月24日实施“易通行”不停车缴费,运输署计划拆除收费亭后,将在隧道出入口两旁兴建新的转乘站。城巴计划扩展香隧的巴士转乘网络,藉以重组南区巴士路线[19]。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