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英文Hong Kong Society of Herpetology Foundation,缩写HKHerp)成立于2005年,是香港一家以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来命名的慈善机构。其宗旨为提倡爱护动物、防止动物受虐待、关注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

Thumb

历史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是由创办人杨嘉文先生带领一班喜欢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人士于2005年成立,协会前身是龟龟的世界论坛网上论坛,以交流饲养宠物心得为主。除了龟类外,一般以两栖及爬行类动物作为宠物的也可称为另类宠物,由于当时在香港有关饲养该类动物的资讯和平台也相当缺乏,因此协会的成立从而提供各种平台、举办各种交流活动[1]和动物展览[2] [3]等,这样不但让更多人能掌握其正确的饲养方法,同时也能减少因饲养不当而令动物死亡的机会。

为了能帮助更多的动物和保育大自然,协会由以往只是关注宠物饲养方面转向为保育、教育及动物福利等方向发展,因此在2007年以香港两栖及爬行动物保育基金有限公司注册为慈善团体,2011年成为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动物福利机构之一。

2024年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 庆祝成立20周年 举行一连串与领养、教育及保育相关的活动,包括香港宠物节、海洋公园眼班水龟保育计划 、香港科学馆的生物多样性工作坊、认识两栖及爬行动物讲座 、渔护署领养日及学校领养计划等。[4][5][6][7][8][9]
2019年6月 宋亦希博士和刘彦芹博士加入协会董事会, 并加强协会在两栖及爬行动物的保育方面。[10]
2019年5月 庆祝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 成立十五周年。
2018年3月 第一次举办卖旗筹款。
2016年10月 开展“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的“让大众认识两栖爬行动物─由学校出发”计划。
2015年1月 为了可帮助更多的动物,领养中心搬迁。
2014年4月 庆祝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 成立十周年。
2014年3月 渔农自然护理署和保护稀有动植物谘询委员会批准本会可为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 内的宠物寻找新的家。
2013年4月 开展本地物种“眼斑水龟”保存计划。
2012年1月 成立本港首个两栖及爬行动物领养中心。
2011年5月 本会行政总监 段国梁先生 被委任为 渔农自然护理署 动物福利谘询小组(AWAG) 委员。[11]
2011年1月 成为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动物福利机构。[12]
2007年12月 香港两栖及爬行动物保育基金成立,并申请为政府认可慈善机 构。[13]
2005年9月 在警务处注册为非牟利团体 -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
2004年11月 杨嘉文先生成立网上的两栖及爬虫讨论区,命名为龟龟的世界 论坛。
Remove ads

主要工作

该协会主要提供两栖及爬行动物的领养、认识及保育濒危物种讲座等服务,经常在各大报章杂志宣扬爱护动物及保护环境的讯息,多年来与工联会开办龟类动物护理课程,同时也与香港科学馆举办生物多样性工作坊。[14]

由于香港每年有大量的宠物龟只遭遗弃和人道毁灭 [15],因此该协会愿意接收部份被市民遗弃的龟只作为给他人领养[16] [17]

对于环境自然保育方面,该协会也关注入侵物种濒危物种、胡乱遗弃宠物和放生等问题 [18] [19]

在2012年发生的香港胶灾,该协会也有为市民举办执胶粒活动 [20] ,她们也是守护龙尾滩的“守护龙尾大联盟”组织成员之一,主要负责管理大联盟的财政。[21]

2014年该协会五名成员在海天堂观塘分店外作出抗议并派发宣传单张,他们希望教育市民用其他中草药来代替龟板,这能减慢消耗龟类动物之馀亦能减少杀生,[22] 唤醒市民对濒危物种的关注。[23]


协会在2017年6月26日向立法会研究动物权益相关事宜小组委员会提出建议如下:[24]

大家好,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 认为政府在推广“动物友善措施”时,除了关注宠物和社区动物外,更应该包括野生动物。 城市人很容易忽略、甚至不知道自己与大自然和当中各种动物的关系。 因此若要更立体和有效地推广“动物友善措施”,必须从生活和教育上入手外,而政府各部门也须要配合。

例如最近在大埔鹭鸟林发生的事故,康文署因应当地居民投诉鹭鸟鸟粪对他们做成滋扰,在没有明确指引下,不当地修剪树枝,最终酿成鹭鸟巢遭破坏和鶵鸟从高处坠地伤亡的事件。 由此观之,很多人从来也没有与野生动物共存的理念,只由自身的利益出发,但求用最快的方法来移除“眼中钉”。 假若将“动物友善措施”的元素于市区中实践,我们与其他动物也可以和平共存。 例如考虑在行人路上建有盖设施,并加上适当的展示牌解释为何要保育鹭鸟。 这不但治标也治本,亦可以教育更多市民,这才是有效的“动物友善措施”。

另一方面,多年来我们的引水道经常令到各种野生动物被困而死亡。 遗憾地,直到目前为止,水务署对于如何改善引水道仍处于顾问阶段。 即使有少量的改善工程,始终也不是以动物为本的建设,所以对于很多野生动物而言,亦不算是很“有善”。 我们亦衷心希望当局能加快进度,以动物的福址为依归。

另一参考例子,在1998 年建立的香港首条动物通道,位置在于三号干线汀九段出入口附近。 此方案目的是希望能缓解因工程而令到动物的栖息地被分割。 本意虽好,实际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单调的人工“水渠”,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全不协调,对于作为使用者的野生动物来说,实在难以为它们提供安全感,更遑论引导它们通过此通道。 这似是为了“交功课”多于实际以动物为本的建设。 外国其实也有不少动物通道的成功例子,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是新加坡的动物通道,是否和香港的相差很远!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 希望主席和各委员除了关注宠物和流浪动物外亦关心在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香港会因为有你们所支持的“动物友善政策”而变得更文明,并对香港的自然生态有着重新的尊重和承诺。

Remove ads

架构

协会由执行委员会人员带领义工提供服务,另外“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下协会有聘请受薪全职人员来执行资助计划。

更多信息 董事会[25] ...

执行委员会 2017 - 2019 年度[25]

更多信息 职衔, 名称 ...

资金来源及支出

该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出售宠物用品,基金资助,如李嘉诚基金会Love Ideas ♥ HK集思公益计划 [26]渔农自然护理署的资助 [27] 等。

在2018年明施慎选认为香港两栖及爬行动物保育基金规模很小,主要收入来源是捐款。由于未披露筹款成本,所以未能评级。行政费用占较高比例,但仍有录得盈馀。[28]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惠施网WiseGiving 亦能找到该协会的财政状况。[29]

近年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因在“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下,聘请受薪全职的活动主任来执行被资助的计划。该协会上载的财务报表和年报让公众参考[30]

争议和批评

拉布期间梁国雄议员在2013年5月8日的香港立法会上曾这样说:“在渔护署资助的团体中,有一个名叫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这机构没有甚么不对之处,只有一点除外。对于它提倡通过接收、暂养和领养这3个程序,令被遗弃的两栖及爬行动物找到新的家庭,我并不反对,但当中有两点,第一是与工联会合作,提供香港首个宠物龟只饲养课程;第二是检讨香港有关法例的手续是否合理,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我却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需作商榷的是,其他国家对我刚才所说的红耳巴西龟可说是退避三舍,认为不应让它进口,因为会后患无穷。它不但繁殖能力强,而且对生态影响甚大。因此,我认为渔护署在资助动物福利机构时,不应单从治标的角度出发,亦即在处理被弃养或抛弃的龟只时,不应但求有人接收、暂养或领养便了事。我们应协助政府了解这些龟只其实不应进口,换言之,在源头上不应让这些龟只进口后遭人遗弃,而应完全禁止其进口。我这说法当然是有感而发,因为当其他国家或地区已对进口这种龟只害怕得要命,我们将之进口便等于引入问题后再作处理。因此,我认为就这一点,渔护署在资助类似团体时除了着眼于其消极功能,亦即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之外,亦应希望这些团体能在源头上协助渔护署作出评估,从而在源头禁止这种龟只进口。这就是我的说法。”[31]

陈伟业议员在2013年5月8日的香港立法会上曾这样说:“另外有数个组织,例如Hong Kong Rescue Puppies、Sai Kung StrayFriends及兔兔医生连网址也没有,在网上也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其他一些组织,例如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它的年报显示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杂项收入, 包括售卖宠物粮食的利润。这些组织每年均录得盈馀。它们究竟是否属于非牟利团体呢? 我们认为的确有疑问。基本上,我们觉得难以监察有关组织的资金是否用得其所,因为要靠相关的公开资料才能得悉。政府向这些组织提供资助,但外人却难以知悉这些组织的实际财政状况。我不知道渔护署是否知悉。当这些组织向渔护署提出申请时, 渔护署会否要求它们提交资料呢? 但是,最低限度,就这些公帑的开支,即由51,000元至26万元不等的资助, 我们很难查到这些机构的实际状况。”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Remove ads

注脚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