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 (董建华任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屆政府 (董建華任期)
Remove ads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董建华任期),或称第二任董建华政府,代表香港主权移交后第二届政府,任期由2002年7月1日起、至2005年3月12日董建华辞去行政长官一职而结束。馀下的两年任期由新任行政长官、前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接任。

事实速览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建立日期 ...
Remove ads

选举

面对民意下滑的时任特首董建华仍获选举委员会提名,且最终在无竞争下连任。泛民主派批评选举制度故意阻挠任何人挑战董建华,中央钦点董建华

内阁

2002年7月,董建华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英语Principal Officials Accountability System,囊括当时的三司十一局的部门首长。在新制度下,所有政策局局长都成为行政会议的官守成员,他们推行的政策的成败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并通过行政长官的领导,履行对市民的责任[1],而非向政务司或财政司司长负责。

政府

2003年7月的七一大游行后,香港陷入政治危机。两名高官先后辞职:时任财政司司长因“偷步买车”事件而辞职、时任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亦因廿三条立法引发巨大争议而引咎辞职。

更多信息 职位, 阁员 ...

行政会议

特首董建华担任行政会议的主席,行会包括19名成员,包括3名局长、11名司长共14名官守议员,以及5名非官守议员。除召集人梁振英外所有的非官守议员都是新上任的。

董建华又任命民建联自由党的主席曾钰成田北俊为非官守议员,从而与民建联自由党结盟[2],组成“执政联盟”[3]

2003年香港七一游行后,田北俊因反对《香港基本法》廿三条立法而在7月6日晚上辞任行会成员。董建华其后委任同样属自由党的周梁淑怡接替田北俊。

2004年10月,董建华委任多两名非官守议员,令行政会议总人数由17人增加至19人。

更多信息 非官守议员, 政治联系 ...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