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实践的非物质传统与习俗。作为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们包括庆典、节日、表演、口述传统、音乐以及手工艺制作[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由2003年起草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立[2],并于2006年生效[3]。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各缔约国应在社区、群体和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下,确认境内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作为保护的基础[2]

2009年8月,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委聘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进行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搜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于2013年年中完成整项普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其后详细审议有关研究资料,并谘询公众对草拟清单的意见。政府于2014年6月17日公布了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涵盖480个项目[4]。2024年12月,政府更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项目总数增至507项[5]

2017年8月14日,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为政府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那些具高度文化价值和急需保存的项目,在需采取保护措施时订立保护缓急次序。这份名录涵盖了4大类别,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及“传统手工艺”,合共20个项目[6][7]。2024年12月,政府在名录中新增4个项目,使项目总数增至24项[6][7]。在这些项目中,有12个项目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

Remove ads

甄选准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经详细讨论后,制定了五项甄选准则,用于评定项目能否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

  • 项目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 项目体现香港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或工艺等价值;
  • 项目具有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
  • 项目具有鲜明的族群/地区特色,或能显示香港一般生活文化的特色,且为其中的典型;及
  • 项目在社区有重要的影响,具有维系社区关系的作用,为社区或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

代表作名录项目

更多信息 名称, 图像 ...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