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丁M-13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丁M-130是一种长程全金属制具有流线气动外形及强力发动机的飞行艇,由格伦·L·马丁公司因应泛美航空总裁胡安·特里普(Juan Trippe)要求一种越太平洋的飞机而设计及制造,于1934年12月30日首飞。只为泛美航空建造过3架,每架417,000美元,包括中国飞剪号(China Clipper)、菲律宾飞剪号(Philippine Clipper)和夏威夷飞剪号(Hawaii Clipper)。
在马丁公司内,M-130被称为马丁海上运输机(Martin Ocean Transports)。但对外则称它为中国飞剪。“中国飞剪”这个标语在1930年代成为跨太平洋飞艇航线的代名词,泛美航空在同一航线上服务的西科斯基_S-42、波音314也以中国飞剪作为公众宣传的标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丁M-130飞艇也被盟军征用作为长程洋上据点运输。3架马丁M-130最后都没有安全退役,夏威夷飞剪号在1938年7月飞越太平洋时失踪、菲律宾飞剪号在1943年因天候不良在加州撞山、中国飞剪号1945年1月在千里达及托巴哥降落时解体。
Remove ads
营运历史
1934年12月30日中国飞剪号首飞成功后,1935年11月22日由机长埃德温·查尔斯·穆西克、副机长罗德·沙利文执飞,装载至菲律宾的航空邮件执行首趟跨太平洋商业飞航服务。中国飞剪号于11月29日抵达菲律宾马尼拉,并发行纪念邮票。
1936年10月,菲律宾飞剪号执行首次搭载旅客的跨太平洋航线服务,她从旧金山起飞,终点马尼拉;中停檀香山、中途岛、威克岛、关岛、马尼拉,在每个中停点停留一夜,全程五天,以每周一班的周期服务。1938年,马丁M-130替换西科斯基S-42飞艇,执飞马尼拉至香港的航班。1938年7月,夏威夷飞剪号在关岛至马尼拉的飞航途中失踪下落不明,机组9人、乘客6人全员罹难。
1941年12月美国对轴心国正式宣战,2架马丁M-130被美军征用为运输任务。在同月发生威克岛战役,此时菲律宾飞剪号正在威克岛中停,该机成功于日军攻击中生存,并协助美军撤离在威克岛上的平民。1943年1月,菲律宾飞剪号执行檀香山至旧金山的飞行任务时于尤奇亚至布恩维尔间撞山,机组员与乘客18人全员罹难,其中包括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舰司令罗伯特·亨利·英格利什上将。
1945年1月,中国飞剪号从迈阿密出发前往刚果金夏沙,航线中停加勒比海、巴西,穿越南大西洋。1月8日,中国飞剪号在降落千里达与托巴哥境内的西班牙港时解体,机上23人全员罹难。
Remove ads
性能诸元
基本信息
- 机组:6—9名(机长,副机长,二副机长,飞航工程师,副飞航工程师,无线电通讯员,导航员和机舱服务员)
- 容量:日间36乘客,夜间18乘客
性能
参考资料
类似机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