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场都都古别神社

福岛县东白川郡棚仓町的神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場都都古別神社map
Remove ads

37.0322°N 140.3761°E / 37.0322; 140.3761

事实速览 马场都都古别神社, 基本信息 ...

马场都都古别神社(日语:馬場都々古別神社ばばつつこわけじんじゃ Babatsutsukowake-Jinja */?[1],又称都都古别神社都都古和气神社(日语:都々古別神社・都々古和気神社つつこわけじんじゃ Tsutsukowake-Jinja */?[2]近津社(日语:近津社ちかつしゃ Chikatsusha */?[3]近津明神(日语:近津明神ちかつみょうじん Chikatsumyoujin */?[4],以及马场明神(日语:馬場明神ばばみょうじん Babamyoujin */?[5],是日本福岛县东白川郡棚仓町大字棚仓马场的一座神社社格名神大社论社)、陆奥国一宫国币中社别表神社[1][6],作为上宫与中宫八槻都都古别神社、下宫近津神社日语近津神社 (大子町下野宮)并称近津三社[4]别当日语別当是不动院[7],以马场和日向前地区的居民为氏子[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31户,1976年时则是1,400户[9]

神社名称方面,《国史大辞典》认为源于都都古山日语武鉾山[3],《日本众神—神社与圣地》则主张是由于参拜者将装有日语藁苞日语藁苞奉献至神社,这些藁苞称为Tsutoko(ツトコ)或Tsutsuko(ツツコ),同时又拿走其他人供奉于神社的藁苞而来,也有说法指是由于近津神的读音与长野县诹访地域日语諏訪地域千鹿头神日语千鹿頭神相近,因此两者可能有关连[4]文化财方面,神社的重要文化财分别有1921年4月30日指定的两把“长覆轮太刀 中身无铭”、1957年2月19日和1959年6月27日指定的“赤丝威铠残缺(附有二十五间四方白星兜钵一个)”以及2014年12月10日指定的神社本殿福岛县指定文化财日语福島県指定文化財一覧有1982年3月30日指定的“马场都都古别神社御正体”、2003年3月25日指定的“型祭具”以及2005年4月15日指定的“马场都都古别神社文书等”,棚仓町指定文化财则有2007年4月2日指定的木造大黑天立像[10][11]

Remove ads

历史

神社源于日本武尊在东征时以味耜高彦根神地主神,在位于三森(现福岛县白河市表乡日语表郷村三森日语金山村 (福島県))的都都古山(建鉾山)献上而来[12][13][11]。其后,根据《续日本后纪承和8年正月22日和3月22日(841年2月16日和4月17日)条记载,勋十等的“都都古和气神社”获授予从五位下,“都都古和气神社”也见于《延喜式》卷3临时祭的名神祭条以及《朝野群载日语朝野群載康和5年6月10日(1103年7月15日)条内,然而由于与八槻都都古别神社同名而引发争论[14][9]大同2年(807年),坂上田村麻吕出征奥州时,将神社迁至伊野庄,并且视日本武尊为配神,原本位于都都古山旧址的东边山腰处则变成神社的奥宫[4],不过由于神社与八槻都都古别神社、近津神社均位于自弘仁2年(811年)启用,高野驿和长有驿所在的官道日语官道(现水户街道)沿路,因此也有说法推测神社在弘仁2年以后才创建[12]

其后,源赖义源义家源赖朝分别在天喜5年(1057年)、宽治5年(1091年)以及文治5年(1189年)到神社进行祈誓[3]。进入中世后,神社引入山岳信仰修验道化,并且由别当不动院高松家负责管理,以高野郡北乡为中心发展。根据收录于《高松文书》内康永2年10月2日(1343年10月20日,兴国4年)的《石塔义元日语石塔義基军势催促状》记载,义元催促马场左卫门尉率领族人作为北朝一方出征,另外根据收录于《有造馆本结城古文书写》内应安4年3月6日的《结城朝常日语小峰朝常寄进状案》记载,当时神社的东门前已经形成宿场[12]应永年间(1394年至1428年),足利义满替神社兴建社殿[9],根据刻有应永18年10月23日(1411年11月9日)的钟铭记载,当时神社的别当是良圣和圣源,大旦那是小峰满政。天文(1532年至1555年)末年,社僧日语別当寺擅自创建上津寺,引起祢宜日语禰宜社家日语社家等的不满而向白河结城氏日语白河結城氏投诉,根据收录于《高松文书》内弘治4年2月(1491年3月10日至4月8日)的《结城隆纲日语小峰義親判物》记载,指神社的社人需要依先例遵从马场别当(高松氏)的下知日语下知状[12]。其后,根据文禄3年(1594年)成立的《马场都都古别神社缘起》记载,神社受到明应元年(1492年)发生的地震波及,及后由白河城小峰家日语白河結城氏重建[15]。此外,神社关于一宫最早的记述则见于奥书元龟2年(1571年)的《马场都都古和气神社缘起》,提到“当社一之宫”[7]

Thumb
鸟居,右方石柱写有“国币中社都都古气神社”

天正年间(1573年至1592年),小峰义亲日语小峰義親替神社兴建社殿[9]。文禄3年(1594年),根据收录于《面川文书》中的《造营目录写》记载,奉丰臣秀吉之命的佐竹义宣佐竹氏家臣团的寄进以及乡村百姓每人三劝进下兴建社殿,而根据收录于《马场都都古别神社文书》内翌年的《佐竹氏奉行人联署奉书日语奉書》记载,、伊野和山本分别寄进五、20石和35石至神社,另外根据《面川文书》记载,神社的社领日语寺社領自古为363石,不过在庆长8年(1603年)时是150石,其中15石属于上津寺,尽管如此,根据收录于《八槻文书》的《圣护院门迹御教书》记载,由于马场别当在庆长14年(1609年)获管辖本山派修验日语本山修験宗的圣护院门迹认可其奥州的年行事职,此后当地一带的霞场均由神社负责管治。宽永元年(1624年),根据《高松文书》记载,神社在棚仓藩丹羽长重的要求下迁至马场,原址则用作兴建棚仓城日语棚倉城,当时神社别当高松良笃还俗成为棚仓藩的家老,并且获得社地,本宫占约一(约0.01平方公里),别当居屋敷占约二町四反(约0.02平方公里),别当下屋敷替地日语替地占约一町四反(约0.01平方公里),上津寺占约八反(约7933.88平方米),神领则是马场村150石,其后在宽永4年(1627年),高松氏获长重安堵母畑村日语母畑村约46石、中野村日语野木沢村约78石以及田村郡山神村和栃本村日语二瀬村125石[12]庆安元年(1648年),神社获德川家光依从先例确认其150石的朱印领日语朱印地・黒印地[9]。根据明治4年5月14日(1871年7月1日)发布的太政官布告第二百三十五号“官社以下定额及神官职员规则等”,神社在1873年3月7日获指定为国币中社[16],1875年,会津藩家老西乡赖母曾经担任神社的宫司[17]。现在是神社本厅别表神社[6]

Remove ads

祭神和建筑

神社的祭神味耜高彦根神日本武尊,其中《神社辞典》[6]、《日本众神—神社与圣地》[4]、《日本大百科全书》和《世界大百科事典》均视前者为主祭神,后者则是配神[5][18],相对地《式内社调查报告》[9]、《中世诸国一宫制的基础研究》[7]、《神道事典》[19]、《日本历史地名大系》[12]、《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2]、《国史大辞典》[3]、《日本国语大辞典日语日本国語大辞典》和棚仓町则没有作出区分[18][1],《大辞泉》则同时存在两种记述[18][20]。神社面积方面,棚仓町称是约2.6公顷[15],《式内社调查报告》和《全国一之宫巡拜会》均称是约7000(约23140.5平方米)[9][21]

神社建筑方面,本殿推测建于文禄3年(1594年),宽永2年(1625年)解体移筑至马场,为三日语柱間流造母屋日语母屋长三间,宽两间,正面是三间的向拜和七阶的楼梯,铜板切妻屋顶,箱栋两边均有千木日语千木・鰹木,之间则有五条坚鱼木日语千木・鰹木,亦有出三斗和弯曲的垂木日语垂木,没有雕刻。本殿以北的神社最深处是东照宫,由棚仓藩主松平武元日语松平武元元文3年(1738年)重建,为一间社流造,正面和侧面均是刎高栏切目缘,正面另有一间的向拜、五阶的木楼梯和滨缘,切妻造铁板屋顶,东照宫的前方则是由历代棚仓藩主寄进的三对共六个,分别刻有享保20年(1735年)、天保7年(1836年)和嘉永7年(1854年)的石灯笼[15][11]

本殿以南约10米处是拜殿,推测建于安永6年(1777年),正面和侧面各三间,均是刎高栏切目缘,正面另有一间的唐破风向拜,背面则是五间胁障子,内部是平滑的木地板以及棹缘天井,屋顶在昭和初期是杮葺日语杮葺,后来才改铺铜板。拜殿以西是建于明治时的神馔日语神饌所,以南是随身日语随身门,为切妻造八脚门,在元治元年(1864年)动工,于庆应元年(1865年)完工,原本除了随身像外,还有仁王像,不过由于在明治时实行的神佛分离而转移至棚仓町内的长久寺。随身门在结构上以中间为通路,两旁以木板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方部分摆放随身像,并且设有与随身像的腰部差不多高的金刚栅,中间通路的天井是镜天井,以墨绘有云龙,虹梁和头贯木鼻等图案缲形日语繰形由涡纹和云纹组成,整体主要采用榉木,屋顶原本也是杮葺,1960年时才改铺铜板[15][11]。此外,尚有建于昭和初期的社务所以及寅卯神社、鹿岛神社稻荷神社严岛神社日枝神社日语山王信仰末社[11][15][8],另外境内也有一座名为马场古坟的古坟[2]

Remove ads

祭事

神社的主要祭事有太太讲(代代讲)和例大祭(秋祭)。首先,太太讲又称为太太神乐之日,当天在拜殿奉奏社传旧御神乐和太太神乐,其中社传旧御神乐可以追溯至江户时代举行的神幸祭,相传当时在各地区的御旅所日语御旅所奉奏此神乐,明治维新后不再举行神幸祭,相对地根据1897年的《东白川郡沿革私考》,社传旧御神乐和太太神乐均在例祭时于拜殿奉奏,不过社传旧御神乐曾经一度暂停举行,直至1952年才再次举行,期间以祈求五谷丰收的太太神乐便从三春那边流传过来,除了浦安舞由当地的少女表演外,其馀项目均由社家负责。表演项目中五人神乐在福岛县内几乎就只有此神社仍有奉奏,角色分别有一郎王子、二郎王子、三郎王子、四郎王子、五郎姬以及博士,各王子均头戴乌帽子,身穿狩衣,腰配太刀,身后是附有布旗的川竹,五郎姬头戴天冠,身穿千早日语千早绯袴,手持白扇,博士则头戴乌帽子,身穿狩衣,腰配太刀,手持白扇,讲述四名分别在东南西北方的王子与在中间的五郎姬,各自以问答形式来争拗,最终在博士的仲裁下分配了领土[15][4]

其次,例大祭原本在八朔日语八朔举行,后来改至9月12日[9],其后又改至9月12日或最近的星期日。当天先在拜殿举行神事,并且从社传旧御神乐和太太神乐中挑选数项神乐来奉奏。其后,由氏子的子女奉纳日语奉納小孩神舆,并且从境内出发前往一之鸟居,巡游马场、广畑和日向前等地区后返回神社。另外,由于神社以日本武尊为祭神,因此在例大祭当天也会举行剑道弓道大会,以前也曾经举办柔道大会,弓道大会本身则始于2003年[15]

更多信息 节目名称, 参与人数 ...
更多信息 节目名称, 参与人数 ...
马场都都古别神社年度祭事一览[7][15]
每月
1月
2月
节分祭(2月3日)
大祭(2月17日)
3月
4月
5月
太太讲(代代讲,5月1日)
6月
7月
8月
9月
例大祭(秋祭,9月12日或最近的星期日)
10月
11月
新尝祭日语新嘗祭(11月23日)
12月
大祓日语大祓(12月31日)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