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江之役
中法战争1884年战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江之役,又称马江海战、马尾海战,法国称福州海战(法语:bataille de Fuzhou),是中法战争中1884年8月在福建省福州府闽县闽江下游马江一带发生的一场水上战役。法国宣战后,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攻击位在福州马尾的福建水师,福建水师未做准备,仓促应战,主力被歼灭,法军则一舰未失。孤拔并摧毁马尾造船厂、闽江沿岸炮台等河防设施,彻底瘫痪福建沿海的海军,顺利达成法军掌握台湾海峡制海权的战略目标。三日后,大清对法宣战。
Remove ads
起因
1884年,中法因北圻宗主权纠纷爆发战争,福建水师被命驻守上海,以防范法军攻来,不久因得知法舰即将前来,遂南下返回福州马尾。7月7日,张佩纶抵福州,会办福建海防。7月16日,孤拔乘窝尔达号无防护巡洋舰入闽江。此后法舰陆续驶入闽江,停泊在罗星塔,当时清法并未宣战,法舰进出不受拦阻。清军水师则有扬武号、伏波号等13艘军舰以及几十艘装满燃料的戎克船与之对峙。主水师的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海疆会办张佩纶奏请先发制人,清廷以和议尚有望不准,因此福建水师没有发动任何攻击。[5]
双方战备与战场

1878年,法国为了保护其远东殖民地以及和其他列强争夺远东地区的利益,组建了“交趾支那支队”(法语:division navale de Cochinchine),司令为准将杜白蕾,继任梅依。
1883年6月,法国任命孤拔上校组建“东京湾支队”(法语:division navale des côtes du Tonkin,当时法国另有内河作战的东京区舰队),并为他增派了1艘铁甲舰、1艘二级巡洋舰、4艘炮舰及2艘二级杆雷艇,使支队的舰艇总数达到25艘。1884年4月利士比接任“远东支队”(法语:division navale de l'Extrême-Orient)司令。1884年8月29日,法国将“远东”与“东京湾”支队合并,组成“远东舰队”(法语:Escadre d'Extrême-Orient),司令孤拔、副司令利士比。舰队共有5艘铁甲舰、15艘巡洋舰以及其他舰船共35艘,官兵4300人。
法国远东舰队有10艘,总吨位约15,000吨,装备火炮77门,其中参加此役的舰艇装备火炮58门,口径分别为19、14、10公分;而福建船政水师有11艘现代化舰艇,配上数十艘木造船舰,总吨位11,550余吨,装备火炮240余门,其中口径25、 20、18、16、15公分的有56门,戎克船装备小口径滑膛炮70门。[6]且福建船政水师的军舰大都采用立式蒸汽机,机器在水线之上,护甲又沉重,极易被击中,装备的火炮又基本都是前膛炮,威力、射速都不如法国军舰装备的后膛炮,法国舰队还装备了当时的新式武器——机关炮。
22日晚上清军已经知道要开战,如果23日早晨涨潮时罗星塔下游的三艘清舰往上游驶,与其他清舰与炮台一起攻击法军的窝尔达号与三艘炮艇,可以重创法军,而更大的法舰因为吃水太深将无法参战。[7]法军并没有绝对优势,如果清军果断行动,有可能打胜仗。[8][9][10][11]
闽江分流成乌龙江与白龙江(又称台江)后在南台岛汇合,江中有巨大礁石似马,马头朝西,退潮时可见,故有“礁西马头江,礁东马尾江”之说,从南台岛到入海口的一段俗称马江。[12][13]马尾港离马江入海口约30公里,是福建水师的基地,清朝当时最大的造船厂与海军学校在此,它也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距离省城福州仅百里。当年马尾港水浅,排水量3,000吨以上的船只退潮时不能到马尾,只能到罗星塔以东的下游。因此23日开战时法军巨舰都在罗星塔下游,4,500吨的凯旋号在涨潮后才溯江而上,与其他三艘2,000吨以上的巨舰在罗星塔下游共同作战。[14]
张佩纶在闽江口聚集了30艘装满石块的轮船,准备等法舰驶入闽江后沉入江中堵塞河道,令法舰无法出逃,形成关门打狗之势。8月5日,张佩纶与何如璋电请清廷,请求塞河先发制人,军机处不许。[15]
Remove ads
战斗序列
清军有7艘杆雷艇与12艘大型平底木帆船在场,但没有参战。戎克船
Remove ads
战争前奏
法国驻北京的署理公使谢满禄(Robert de Semallé)于8月19日提出第二次最后通牒,限48小时之内答复,次日清廷拒绝赔款要求,谢满禄遵法政府令于8月21日下旗出京,和议破裂。[27]同日,总理衙门通知各省督抚备战。[15][28]22日,法国海军部长命令远东舰队司令孤拔(Amédée Courbet,1827年6月26日-1885年6月11日)攻击清朝水师,摧毁福建沿岸海防设施。闽浙总督何璟以电报通知张佩纶,明日法人将乘潮攻马尾,张以没有收到法国的照会而不信。[29][28][30]23日午刻(11-1时),何璟接到法国领事加斯顿·德·白藻泰的照会,称本日开战,何璟以电报通知张佩纶与穆图善。[31]但张佩纶接到电报时可能已经过了开战时间。[32][33][注 7]美英两国在收到法国开战通知后,于22日派兵登陆福州,保护本国侨民。[38]孤拔给法国海军部长的报告说所有人在22日都已经知道次日要开战,23日的通知只是个形式。[39]
孤拔率领旗舰窝尔达号(Volta)等十艘军舰开进湾,法军将在23日开战,之后张佩纶则不向军方通知此事使得清军没有任何准备。[40]清军则有十一艘新式舰艇,和十一艘军用帆船。集中在马尾港,并部署两艘武装商船永保号与琛云号协防武装上面各载有七百名清兵。
在罗星塔下游的中立国船舰有美国军舰企业号、英国军舰冠军号、蓝宝石号、警戒号以及英籍商船。此外,美国蒙诺嘉斯号炮舰与英国梅林号炮舰(HMS Merlin (1871))停泊福州护侨。许多舰上人员成为战役的旁观者。[41][42]
Remove ads
法军计画
8月22日晚上8点,孤拔在窝尔达号上召开作战会议,作战计画如下:23日下午是退潮时间,各舰在两点之前起锚,在孤拔打出第一个旗号后,45、46号杆雷艇分别前冲攻击“伏波”号与“扬武”号(罗星塔上游清军最大的两舰),他打出第二个旗号后,全队开火。窝尔达号用右舷火力支援杆雷艇的攻击,左舷炮轰威胁它的戎克船。同时三艘炮艇(野猫、角蝰、腹蛇号)全速前进,攻击泊在福建船政局下的三艘武装运输舰(永保、伏波、琛航号)与三艘炮艇(艺新、建胜、福胜号)。在罗星塔以东的迪盖-特鲁安、费勒斯和德斯丹号,则用舷侧齐射与它们平行的飞云、济安和振威号,将其击沉,另一舷侧炮轰戎克船。之后德斯丹号随杆雷艇进入马尾海关旁的支流,与窝尔达号号会合。[43][42]
战争过程
-
马江海战。1884年作品。
-
法军炮轰马尾造船厂
-
伏波号与扬武号遭杆雷艇45、46号袭击
-
45号杆雷艇攻击伏波号,艇长拉都右手握著引爆器
-
法军旗舰窝尔达号遭到炮击。
8月23日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注 8],离最后期限还有十五分钟时张佩纶派去小艇要求延期,被长时间担心清军偷袭的法军误认为是杆雷艇,于是开火。法舰野猫号(Lynx)立刻炮轰罗星塔附近的7艘清军军舰,其中清军战舰振威号随即发炮回击,但不久附近两艘战舰济安号与飞云号中弹著火而沉没。随后,法舰杆雷艇46号(Torpilleur No. 46)发动突袭,击沉清军旗舰扬武号,但船身也遭炮击受损。杆雷艇45号用杆雷重创了“伏波”,导致“伏波”舰体严重受损,舵叶失效。但45号因雷杆卡在“伏波”舰体上不能后退,“伏波”舰官兵借机用步枪等武器从甲板上猛烈射击,45号艇长拉都中弹,左眼被打瞎。此后,“伏波”因为舰内进水过于严重,在舰长吕文经指挥下退往上游。[50][24]这时孤拔乘窝尔达号率领四艘战舰驶入江口从后包抄福建水师,击退伏波号与艺新号,随即攻击马尾船政局。“凯旋”号炮击“振威”号,“振威”虽受重伤清军最先开炮的振威号遭赶到的凯旋号炮击受重伤,振威号试图冲撞德斯坦号(D'Estaing)时被该鉴快炮击中船轮与锅炉沉没。这时清军仅剩福星号炮艇陷入法舰包围,一番血战后被杆雷艇45号(Torpilleur No. 45)摧毁螺旋桨而沉毁。[51]
下午两点八分,清军小炮舰福胜号从罗星塔处偷袭法舰后方,但皆未击中目标,随即被法舰迪盖-特鲁安号(Duguay-Trouin)击沉。两点二十五分,被猛烈炮击的马尾船政局船坞因附近埋藏地雷被击中而炸毁,里头停泊的三艘单桅船漂出港外,其中一艘撞到罗星塔附近沙洲上的火药库,引发大爆炸,造成搭乘木船作战的清军死伤惨重,而附近十二艘战舰试图前来支援,却纷纷遭法舰炮击,无法突破。下午五点左右,福建水师几乎全灭,而陆上的各炮台也在法舰强大火力下纷纷失守,于是清军派数艘载满燃料的戎克船冲撞法舰,但全被法军击沉。至此清军水师已无反击之力,而清军主帅张佩纶与何如璋则早在开战不久便逃跑。
Remove ads
-
闽江战场形势图
-
8月25日长门炮台击退法军炮舰。
-
8月27日迪盖-特鲁安号率先通过闽安,凯旋号在后
-
法舰炮轰沿岸炮台示意图
8月24日至26日,法军舰队开始攻击田螺湾与闽安沿岸的清军炮台,由于炮台建造时只考虑外来之敌,固定的炮位无法向上游的法舰开火,群龙无首的守军见法舰后纷纷弃守,不战而逃。闽江口最窄处南北岸分别设有金牌炮台和长门炮台,为闽江口第一要塞。8月26日,孤拔率领8艘军舰停泊馆头,炮轰要塞,金牌炮台遭法舰击毁,长门炮台以哈乞开斯机关炮反击,但遭到法军陆战队袭击,随后遭法舰迪盖-特鲁安号摧毁。
这时清军福州一带的海防设施已全被催毁,剩馀的福建水师船舰则逃往舟山群岛躲避法舰。而法军远东舰队则停留至8月29日,与东京湾舰队正式合并为远东舰队后才离开闽江江口,驶往台湾,转攻澎湖。
Remove ads
影响
该战役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不但主要船舰在该战役中被击毁,剩下的战舰也在日后法军追击下陆续被击沉或被迫自沉,乃至全军覆没,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而法方参战的远东舰队在该年8月29日与东京湾舰队合并,东向攻打台湾,并在占领基隆后夺取该地煤矿,作为封锁台湾海峡的动力来源。这使法军得以封锁台湾,占领澎湖,甚至北上威胁北京的清朝政府,迫使其与法国重起谈判。
中法战争后,有鉴于此战教训,清朝更重视沿海海防,自马江海战后,在马尾加强了防御;在闽江口琅岐岛建立金牌炮台,在其对岸建造长门炮台;闽江两岸之间还有天险南北龟岛,在两岛各设立了两门240mm大口径阿姆斯特朗岸防要塞炮,三门80mm格鲁申式速射炮并斥资购买国外战舰。同时筹组当时亚洲最大的舰队北洋水师。另一方面,日本海军将官东乡平八郎于该战后不久参访法舰,并随舰队前往基隆、厦门等地考察战况。有人认为,日后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受到法军的启发,伊东佑亨率领日本海军大败北洋水师。
今天马尾设有马江海战纪念馆,收藏与纪录这场战役的文物与资料。
注解
- 福建海疆会办
- 船政大臣
Remove ads
引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