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蒂·苏罗宁
芬兰建筑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蒂·约翰内斯·萨罗内(芬兰语:Matti Johannes Suuronen,1933年6月14日—2013年4月16日)是一名芬兰建筑师与设计师,以设计飞碟屋与玲珑屋等属于“芬兰之家”(Casa Finlandia)系列的住宅闻名。[1]飞碟屋的独特设计曾于芬兰本地与多个国家授权生产,具备多种色彩款式、内装配置。[2]萨罗内亦因其对聚酯树脂、玻璃纤维与压克力窗等新型材料的创新应用而受到瞩目。
除两者外,萨罗内亦设计多种建筑,包括公寓、独栋与连栋住宅、办公室、报亭、加油站、以及公共与工业建筑等。[3]他的作品已安装于世界各地,包括荷兰乌特勒支中央博物馆等地。[4]
Remove ads
经历

马蒂·约翰内斯·萨罗内于1933年6月14日出生于芬兰原兰米市镇。1950年代末,他参加了一场为期四天的工作坊,在那里他初次接触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塑料。[5]萨罗内对这种新兴材料产生兴趣,并在日后的设计项目中广泛加以运用。在1955年至1961年间,他一边攻读建筑学,一边于多家事务所任职。[6] 他于1961年自赫尔辛基工业大学(今阿尔托大学)毕业,[7]同年创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64年,他首次实际使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塑料,设计了位于塞伊奈约基的一座直径八公尺的谷仓圆顶。[8]
1965年,萨罗内的老同学亚科·希登卡里博士(Dr. Jaakko Hiidenkari)邀请他设计一座“可快速加热并能于崎岖地形建造”的滑雪小屋,此计画被称为“滑雪后小屋”(After-Ski cabin)。[9]鉴于他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塑料的熟悉,他选用该材料来打造这座小屋。整座建筑由16个可栓接组件构成,组成地板、屋顶与建筑壳体,可于现场组装,甚至能由直升机整体吊运至现地。这座最终呈椭圆体的建筑,其设计基于一种数学可计算、体积最优的外壳形状。[10]最终,建造合约由专营塑胶与霓虹灯制品的Polykem公司取得,该公司是在竞标后胜出的承包方。[9]最终完成的设计,是一种可全球运输、具备量产潜力、几乎可安置于任何环境的住宅。
萨罗内第一座量产的飞碟屋住宅是编号001号,由芬兰演员与编剧马蒂·库斯拉(Matti Kuusla)所有,原设于芬兰希文萨尔米。[11]然而,该建筑座落于普拉湖湖畔林地,引发当地社群强烈抗议。[12]尽管如此,飞碟屋仍于1968年10月在伦敦举办的“Finnfocus 68”博览会中展出第三栋(编号002号)后,实现上国际上的突破。
随著飞碟屋的知名度上升,Polykem公司进一步推出由萨罗内设计的一系列塑胶建筑“Casa Finlandia”系列。[9]此系列包括CF-100/200加油站(1969年)、CF-10报亭(1970年)与更广为人知的CF-45 住宅/商用建筑“玲珑屋”(Venturo,1971年)。[8]其中“Casa Finlandia”系列的特色,皆是建筑强调耐用性,并易于量产、运输与现场组装。
1969年,萨罗内设计了位于伦派莱的“海湾”(Gulf)加油站,所用材料与飞碟屋相同。根据当时广告,该地是系列中首座完工的加油站。[13]其后又建成三座,分别位于坦佩雷、万塔与凯米。其中后两者的面积达200平方公尺(2,200平方英尺),为原始版本的两倍。有评论指出,这些早期设计虽具开创性,但因当时复合材料技术尚不成熟,长期表现曾出现问题。[14]
1971年,萨罗内设计“Casa Finlandia”系列最后一座玻璃纤维建筑“玲珑屋”[15],原为度假小屋或别墅而设计,实际上亦常用作银行、报亭、咖啡馆与加油站等多用途建筑。然而,该系列的成功为时不长。1973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进一步推高塑胶原料成本,致使该系列的生产成本变得过高,最终难以持续。在20世纪后期,萨罗内持续从事标准建筑设计工作。
Remove ads
晚年与个人生活
萨罗内一生热衷于排球运动,曾是芬兰国家联赛的成员之一。[16]他与钢琴演奏家西尔库(Sirkku)结婚,育有三名子女。他亲自设计了自家住宅,也在其中设置了自己的建筑工作室。萨罗内晚年经济拮据,健康状况亦日益恶化,逐渐无力持续进行建筑设计工作。他的女儿萨丽(Sari)曾对《卫报》表示:
他(萨罗内)对自己的健康总是抱持乐观态度。他直到最后一次手术前仍打排球。他从未失去那颗充满创造力的头脑,以及为世界创造更多事物的渴望。[16]
作品列表

以下被视为萨罗内的代表性作品:[18]
- 1963年:Hankkija谷仓与仓库,塞伊奈约基
- 1963年:萨罗内建筑工作室与住宅,埃斯波Westendintie 43号
- 1964年:Kauppa-Tammer商业大楼,坦佩雷Hämeenkatu 5号
- 1965年:两户住宅,赫尔辛基Marjaniemenranta 24号
- 1965年:Sigma Oy办公与仓储设施,万塔
- 1968年:Valmet Oy仪器工厂,坦佩雷Osuusmyllynkatu 13号
- 1969年:海湾加油站1号,伦派莱Helsingintie 991号
- 1969年:海湾加油站2号,坦佩雷
- 1969年:Starckjohann 仓储中心,拉赫蒂
- 1970年:海湾加油站3号,万塔Vanamontie 13号
- 1970年:海湾加油站4号,凯米
- 1971年:公寓大楼,海门林纳Aulangontie 26–30号
- 1975年:Mäntykero工业建筑,曼蒂哈尔尤
- 1980年:Mäntykero三温暖设施,曼蒂哈尔尤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