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达加斯加的狐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达加斯加的狐猴》(Lemurs of Madagascar)是一本于2010年出版的工具书及图鉴,内容关于马达加斯加的狐猴,为已知物种提供了描述和生物地理数据。主要贡献者是保护国际的主席罗素·米特迈尔,封面艺术和插图由史蒂芬·D·纳什绘制。该书目前已发行至第三版,提供了所有已知狐猴物种的详细资料、关于狐猴及其历史的一般资讯,以及物种识别的技巧。此外,还发行了四本相关的口袋版图鉴,包含每种物种的彩色插图、微型分布图和物种清单。
第一版在《国际灵长目学期刊》、《保护生物学》和《狐猴新闻》(Lemur News)上获得了好评。包括爱莉森·乔莉在内的评论者称赞该书内容涵盖广泛、插图精美,并讨论了保育、演化以及近期灭绝的亚化石狐猴等主题。评论者们一致认为,这本书对包括生态旅客和狐猴研究人员在内的广泛读者来说,都是极佳的资源。第二版在《美国灵长目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长篇评论,也获得了类似的好评。第三版在《狐猴新闻》上获得好评;评论者赞扬了该书扩展的内容,但也担心这一版不如前几版便携。
第一版识别了50种狐猴物种及亚种,第二版为71种,第三版则达到101种。这些书籍所推广的分类学受到了伊恩·塔特索尔等研究人员的质疑,他们认为狐猴物种数量的增长是理由不充分的物种数量膨胀。
Remove ads
概览
《马达加斯加的狐猴》由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附近的非牟利保育组织保护国际出版,旨在作为一本识别马达加斯加所有已知狐猴物种的图鉴。[1] 第一版于1994年出版,共356页。520页的第二版于2006年出版,现已正式绝版,随后于2010年秋季推出了767页的第三版。[2]
三版书籍的插画师和封面艺术家均为史蒂芬·D·纳什。三版的主要作者是罗素·米特迈尔,他是保护国际的主席,同时也是一位灵长目学家、爬虫学家和生物人类学家。[3][a][b][c] 第一版沿袭了伊恩·塔特索尔1982年出版的类似著作《马达加斯加的灵长类动物》(Primates of Madagascar)。[1][6] 所有三个版本都涵盖了每个已知物种的自然史和保育状况。书中还讨论了保育策略、狐猴的起源、已灭绝的狐猴以及早期欧洲博物学家发现的历史。书中提供了在哪里可以看到各个物种的建议[1],以及帮助人们记录观察到的物种的清单[6]。该书的目的在其引言中明确指出:“旨在促进狐猴的野外识别,总结关于它们生态、分布和保育状况的现有数据,并激发人们对这些动物在其自然栖息地生存的进一步兴趣。”[7]
保护国际还出版了四本由纳什绘制插图的口袋版图鉴,提供了超过100种物种的插图。这些指南附有清单,以及每个物种的缩图分布图。这四本指南包括两版的《马达加斯加狐猴口袋识别指南》(Lemurs of Madagascar Pocket Identification Guide,已绝版)、《夜行性狐猴》(Nocturnal Lemurs)和《昼行性与晨昏活动性狐猴》(Diurnal and Cathemeral Lemurs)。[8] 《夜行性狐猴》小册子包含来自八个属的65个物种。[9] 《昼行性与晨昏活动性狐猴》则收录了来自七个属的34个物种和亚种,并附有插图展示美狐猴属的雄性和雌性毛色差异,以及大狐猴和领狐猴物种的颜色变异型。[10] 在第三版图鉴出版后,计划推出第五和第六本口袋版图鉴。[11]
Remove ads
内容

—《马达加斯加的狐猴》,第二版[12]
前两版的“引言”由保护国际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彼得·A·塞利格曼和米特迈尔撰写。[13][14][d] 他们在引言中强调了马达加斯加的灵长类多样性,总结了保育工作,并重点介绍了近期的发现,同时也承认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13][14] 题为“狐猴的起源”[e] 的章节简要总结了关于狐猴如何来到马达加斯加的理论,以及解开这个谜团的困难。[16][17][18] “现存狐猴的发现与研究”回顾了狐猴的探索、野外研究和分类学命名法的历史,[19][20][21] 从1625年对环尾狐猴的描述开始,一直到西方和马达加斯加科学家们的当代研究。[1] “已灭绝的狐猴”讨论了近期灭绝的亚化石狐猴,包括猴狐猴、懒狐猴和无尾熊狐猴。[22][23][24] “狐猴的保育”详细介绍了狐猴面临的威胁,例如栖息地破坏和野味狩猎,以及旨在保护它们的保育工作,例如马达加斯加动植物群组织的计划和扩大保护区的政治承诺。[25][26][27] 第三版新增了一章,题为“马达加斯加的古地质历史”,由开普敦大学的马尔滕·德维特撰写。[28]
“ | [毛耳鼠狐猴]绝对是在野外最难找到的狐猴物种之一,事实上,许多在马达加斯加工作了数十年的专家至今仍未见过它。……观察它的最佳机会是在安纳拉马扎特拉特别保护区以及安达西贝以东约12公里的法诺瓦纳村附近的沃希德拉扎纳森林,尽管在这些地区观察到它仍然非常难以预料。 | ” |
——米特迈尔等人,《马达加斯加的狐猴》,第二版[29] |
书的大部分内容提供了截至出版时已知的所有狐猴物种的记述。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现存狐猴”一章首先按科划分,然后按属将物种归类在一起。[30][31] 在第三版中,每个科都被赋予了独立的章节编号,与“现存狐猴”章节分开,但顺序和版面布局相同。[32] 在第二版和第三版中,每个科别部分内的所有页面都标有彩色标签,与封面内页和封底内页的快速视觉参考相匹配。[31][33][34] 每个物种的小节都包含分布图、插图或照片(如果有的话)、多种语言(包括马达加斯加语)的常用名称列表,以及分为五个部分的物种资讯:“识别”、“地理范围”、“自然史”、“保育状况”和“观赏地点”。[30][31]
每个物种的“识别”部分提供了物理描述、体型和颜色变异的讨论(形态测量学),以及区别性叫声的描述。“地理范围”提供了文字资讯,以补充所提供的已知分布图。“自然史”总结了关于每个物种行为和生态学的已知资讯。[35][34][33] 估计的种群密度和分布、生物生命周期、食性、社会结构以及其他细节(如果已知)都有提供。“保育状况”列出了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等级和可以找到该物种的保护区,同时也讨论了每个物种面临的具体威胁、当地禁忌的影响、物种生存的未来前景及其在保护区内的覆盖情况。最后,“观赏地点”旨在通过建议观赏狐猴的地点来推广生态旅游。有时也会提及建议的交通方式。[35][34][33]
各版本的附录有所不同。第一版有两个附录,分别题为“保护区内的狐猴”和“马达加斯加城镇和地点的替代名称”。[36][37] 第二版有三个附录:附录A,“马达加斯加地图”;[38][39] 附录B,“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地理区域和植物区系领域”;[40][41] 以及附录C,“观赏狐猴的主要地点”。[42][43] 第三版增加了附录D,题为“灵长类动物观赏与灵长类动物生活清单”。[44] 所有三个版本都提供了“参考文献”部分,[45][46][47] 第二版列出了大约500个来源,第三版则列出了超过1100个。[46][34] 在“参考文献”之后,第一版提供了一个包含彩色图版的部分。[48] 相比之下,第二版和第三版则在全书中提供了彩色插图。[35]
Remove ads
回响
在《国际灵长目学期刊》对第一版的评论中,丽莎·古尔德对该书给予了好评,将其与塔特索尔的《马达加斯加的灵长类动物》相比,认为它更便携、价格更实惠且内容更新。她特别指出了“已灭绝的狐猴”一章以及纳什所绘制的相关复原图“简直引人入胜”。古尔德形容纳什的艺术作品“精美绝伦”,并总结说这本书对于游客和研究人员来说都“极其有用”。[1] 乔治·埃伯哈特也在《学院与研究图书馆新闻》中对该书进行了简短评论。评论提到了保护国际推广生态旅游的努力,同时也统计了书中的插图数量:35幅彩色图版、50幅分布图以及135幅描绘姿态和行为的素描。[49][f]

爱莉森·乔莉在《狐猴新闻》中撰文,称赞第一版“对整体知识的贡献”及其“对目标读者的影响”。与古尔德一样,乔莉称赞了这本书作为图鉴的价值以及纳什的插图。她提到了纳什绘制的亚化石狐猴复原图的吸引力,声称它“正迅速成为灵长类讲座幻灯片中最常被盗用的单一书籍插图之一”。乔莉赞扬了书中为每个物种(包括最近描述的物种)提供的自然史资讯的详尽性,指出即使对于了解甚少的物种只提供了一个段落,这些资讯也比任何其他已出版的文献更全面地涵盖了现有知识。该书不仅推荐给狐猴专家,也推荐给游客,希望它能激发人们对贫困的马达加斯加生态旅游的兴趣。物种清单以及关于最容易观察到它们地点的资讯获得了乔莉的特别提及。最后,乔莉提到的“最重要和最感激”的读者群是马达加斯加的研究人员,据报米特迈尔在1995年的一次工作坊期间向他们赠送了50本书。[6]
来自《保护生物学》的一篇由乔利索亚·拉齐拉尔松撰写的评论称该书为“卓越的成就”,因其提供了最新的资讯,并且是第一本全面的狐猴图鉴。拉齐拉尔松强调了许多与古尔德和乔莉相同的亮点,同时也提到了书中包含了圈养管理资讯、未发表的细节,以及使用了英语、法语、德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的常用名称。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插图与文本的组织方式、缺乏索引,以及希望获得更多关于狐猴在其生态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资讯。尽管他称赞该书对游客、研究人员、学生、资源管理者和保育人士都很有用,但他对该书在马达加斯加的书店不易购得表示担忧。[51]
完全修订的第二版在《美国灵长目学期刊》上由史黛西·特科特进行了详细评论。与前一版的评论一样,关于亚化石狐猴及其插图的章节被认为是书中较为“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特科特建议下一版增加两项内容:需要关于岛屿生物地理学过程的资讯,以及扩展介绍杜克狐猴中心以外的圈养保育计划,特别是狐猴保育基金会和圣凯瑟琳斯岛的计划。她还建议增加主题索引,并更好地标注图表和插图的引用来源。除此之外,该书因包含了看似不起眼但重要的细节而受到称赞,优于其他图鉴,例如如何到达狐猴观赏点、旅行时间、住宿地点、提及较少人知的地点、列出可见物种、最佳观察时间以及每个区域内已习惯人类活动的狐猴群数量。特科特指出,狐猴清单促进了类似赏鸟的竞争性狐猴观赏活动,并且彩色编码的部分有助于“即时物种识别”。尽管对每个物种提供的资讯非常满意,特科特赞扬了这一版承诺在即将推出的第三版中更广泛地涵盖已发表的文献。与前一版一样,第二版被誉为生态旅客和研究人员的绝佳工具。书中试图将生态旅游推广为一种保育策略的努力也受到了关注。[35]
第三版在《狐猴新闻》上由亚历克斯·邓克尔进行了评论。他赞扬了新版本增加的细节水平,其中补充了关于地质学、狐猴研究史以及狐猴生物学方面的资讯。邓克尔表示,由于马达加斯加的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狐猴保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这使得新版本尤为重要。然而,他担心书本尺寸的增加使其不如前几版便携。[52]
对狐猴分类学的影响

第一版识别了50个狐猴分类群(32个物种和25个亚种),而仅仅12年后,第二版识别了71个狐猴分类群(68个物种和5个亚种)。[55] 第二版遵循了科林·格罗夫斯在2005年第三版《世界哺乳动物物种名录》中的建议,承认了新识别的夜行性物种,并将许多以前的亚种提升为物种级别。[56] 相比之下,塔特索尔1982年的著作《马达加斯加的灵长类动物》仅列出了22个现存物种和29个现存亚种。[57]:40–43 第二版出版后,尼克·加布特在其著作《马达加斯加的哺乳动物》中识别了87个物种和5个亚种。[58]
并非所有狐猴研究人员都同意这些书籍支持的物种提升。塔特索尔和安妮·D·约德(杜克狐猴中心主任)等研究人员对分类膨胀表示担忧。[56][59] 塔特索尔特别指出,从《马达加斯加的狐猴》第一版开始,具有明确亚种的多型狐猴物种数量急剧下降,这种情况在第二版中更为明显。他指出,第二版中新增的物种有一半以上是提升的亚种,并质疑马达加斯加是否能产生如此多的单型物种。[56]
在《马达加斯加的狐猴》第三版发布之前,许多主要贡献者以及科林·格罗夫斯于2008年合作编制了一份更新的狐猴物种名单,以“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多样性”为题发表在《国际灵长目学期刊》上。其中识别了99个狐猴分类群(97个物种和3个亚种)。[60] 第三版进而识别了101个狐猴分类群(97个物种和6个亚种),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多达110至125个分类群。[15]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