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头围道唐楼倒塌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map
Remove ads

22.311473°N 114.187702°E / 22.311473; 114.187702

马头围道唐楼倒塌事件,是指于2010年1月29日发生在香港九龙红磡鹤园马头围道45J号唐楼的倒塌事件[1]。该住宅楼宇疑受地铺装修影响主力墙结构,由地面层开始坍塌,继而将楼上4层逐一扯下,事发后瓦砾堆积达两层楼高,通往天台的梯间断裂,与45J并排相连的45H座亦损毁严重[2],墙身出现2个大洞,砖头、钢筋外露。事件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3][4][5][6]

Thumb
由高处俯瞰马头围道唐楼倒塌事故现场
Thumb
塌楼前的马头围道45J号唐楼(2008年11月),地铺挂上“新OXO”帆布的一幢楼宇为45J座范围,另相连的一幢属45H座

建筑结构

马头围道唐楼43A号起至45J(没有45I),合共18幢,多属一梯两伙(双边楼),每幢楼5层高,于1955年9月落成,单位实用面积介乎588至628平方呎。 事发45J唐楼则属一梯一伙(单边楼),业主为“喜事佳有限公司”,大股东为一位名叫翟爱联的女士。 1991年5月,业主以650万元购入马头围道45J整幢唐楼业权,多年来将唐楼单位放租,有人将单位改成多个单位分租,每户设有独立厕所及厨房,而挖墙及铺设地板水管工程则使得楼宇间隔面目全非。租客包括一楼一凤南亚裔及中国新移民。 《明报》发现45号9幢唐楼合共45单位,至今58%由私人公司名义拥有,有业主更拥有当中1至2幢全幢业权,但是一直没有理会屋宇署近年多份僭建物清拆令[7]

倒塌前行动

屋宇署曾在2004年发出修葺令,当时业主已按要求完成有关维修工程。到了2010年1月,署方再度检验楼宇,发现不少地方需要修葺,因此于1月13日向业主发出修葺令,飭令维修外墙及公用地方的已破损及剥落的混凝土及批荡,业主最迟需于2010年7月完成维修工作。不过据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该唐楼于2009年6月曾遭屋宇署发修葺令,要求清拆天井僭建物、铺面僭建物等三项违例建筑。[8]

倒塌经过

2010年1月29日下午,在唐楼倒塌前15分钟,装修工人于大厦地下清拆僭建物时,怀疑误毁主力墙,破坏大厦结构,外墙天花及混凝土剥落,5名工人慌忙逃生,并冲出外面大喊。在倒塌唐楼对面经营金铺的许先生称“在塌楼前15分钟,已有工人冲出大叫‘冧楼喇!走呀!’(“楼宇要倒塌了!快跑!”),但当时楼宇看上去没问题,无人信系真(没有人相信是真的)。”[9]

下午1时43分,999报案中心接获一名乘巴士途经现场的乘客报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于大厦2楼。该名女子惊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图从楼上跳下,不过最终该名女子因恐惧而不敢跳出。[9] 另一方面,香港消防处随即派消防车到现场处理“有石屎从高处堕下”事件,正当消防员下车时,唐楼立即倒塌,该幢六层高的旧楼,楼宇从底部先塌陷,最终有四层半个楼面建筑突然倒塌,过程只有短短十多秒,消防车亦紧急后退。大量瓦砾和家具杂物覆盖行人路,占地达100呎乘40呎,厚近两层楼高。

逃生过程

Thumb
事故当天,消防员利用大型吊机来吊起瓦砾;众多传媒在现场采访。
Thumb
事故当晚,分区消防人员协助坍塌搜救专队进行坍塌搜索及拯救任务。
Thumb
事故当天入夜后人员继续搜救任务。
  • 一名住在45J号唐楼的青年 - 于5楼B室任职冷气技工的彭功诺(26岁),原本已自行逃生,但为了通知邻居独居老妇 - 住在5楼D室的汤多才逃离及等候其拿取钱包与身分证件,因而错失逃生黄金时机;在两人准备下楼离开前,楼梯瞬间断裂,于是两人同困于45号J唐楼尚未倒塌的5楼部份好几个小时,最后由消防员架起升降台救下脱险。[10][11]
  • 在救援开始时,消防员为了尽快救出受困居民,冒险进入倒塌现场旁45H楼宇,逐层搜索以确认无人受困。当时消防员企图以工具破墙和撞开铁门,救出一对受困高楼层的男女住客,惟无法破门,只好立即改为启用消防车升降台救人,期间,两组人员同样身陷险境。[12]
  • 住在45H号唐楼的64岁印度老翁,于隔壁45J唐楼倒塌时正在家里睡觉,一名警员用脚踢开大门,在言语沟通困难下,该名警员二话不说,抓住老翁的手带其逃离现场。[13]
  • 事故大厦4楼一头3岁大雌性宠物犬“Elmo”在事发前表现异常,走到房内向女户主狂吠,正在厅中的男户主陈先生察觉有异,发现墙身及天花出现一条长长的裂痕,并有批荡不断落下,于是其两次跑到楼下地铺找装修工人,第一次未寻获;第二次遇到刚吃完午餐回来的工人,但工人表示有危险,拒绝上楼检查。陈先生发现外墙出现砖块剥落,跑上4楼家中带著女友与爱犬逃离唐楼,当他们快跑到对街时,唐楼随即倒塌,卷起大量烟尘。[14]
Remove ads

救援进度

由于事态严重,附近大厦的居民于事发后全部疏散,而店铺亦需要暂停营业。香港消防处派遣了100名特种救援队坍塌搜救专队人员到场,出动大型挖泥机及徒手方式挖掘搜索,于下午2时许救出3男2女,全数送医治疗,其中一名约40岁女子伤重不治,一名56岁男性路人伤患经治疗后出院,另一名路人为一名79岁老翁,其则是留院治疗,情况稳定。

下午3时18分,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保安局局长李少光到达马头围道的唐楼倒塌现场视察救援工作,消防员随即上前向曾荫权讲述情况。

另一方面,消防人员在整个下午利用生命探测器在瓦砾的顶部位置搜寻,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因此在傍晚开始改为使用重型机器进行挖掘。然而,由于现场狭窄,消防人员只能够徒手及用吊机吊走瓦砾。然而隔壁的45G及H号唐楼结构上有危险,随时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员需要先巩固大厦,方才可以继续进行搜索及拯救任务,过程需时大约两小时。

晚上7时5分,消防人员在瓦砾中寻获一名41岁男子,为早前的4名失踪者之一,当场确认死亡;一小时后现场疑似再度发现失踪者,消防人员亦再次改为人手挖掘。晚上10时40分,消防人员寻获第3名死者,为一名20岁青年。

30日早上6时45分,在瓦砾中寻获一名女子,是早前的失踪者之一,相信是在该处工作的妓女,当场确认死亡,后来被移放至临时停尸间。[15]

31日早上,倒塌大楼旁边的E座及F座,以及49号的宝怡大厦地下及1字楼接近倒塌现场的一个商铺、2-5楼接近倒塌现场的各一个单位,屋宇署对其决定申请暂时封闭令,封锁约半个月,直至有关巩固工程完成为止[16]。至于A、B、C及D座,则暂时毋须封闭。工程人员继续加固工程,出动摇控拆卸机器人清理现场留下的碎石[15]

Remove ads

当时情况

跟进工作

Thumb
事故之后两天,善后工作日以继夜;在塌楼附近进行楼宇加固。
Thumb
政府承办商利用大型机械为45H唐楼清除松脱的部分及面向马头围道的部分,图为2月11日情况。
Thumb
市区重建局收购重建马头围道倒塌事故一带楼宇,并发展成为焕然懿居

经确认已无人受困后,消防员改以重型机器进行清理,而有关个案则自消防处移交香港警务处西九龙重案组死因裁判法庭审理[17]。直至1月30日下午,并未找到5名清拆僭建物的装修工人[9]。同日晚上7时,屋宇署运来工字铁及铁架等,开始为倒塌现场旁边的45号进行加固工程[18]。至于相邻的45G及H号唐楼立即被封锁,禁止任何人士进入,但其馀同结构及同龄的唐楼却并未被封闭,1月31日已有10多户返回居所,唐楼地面的粥店、时装店及茶餐厅等依然照常营业,惟人流稀少。

1月31日,西九龙总区重案组联系了涉事唐楼地铺的装修工头,了解工程期间是否有出现人为过失[19]

2月2日,警队西九龙重案组联同警察机动部队警察搜查队,在崇安街摆放倒塌大楼瓦砾的空地挖掘搜证,寻找住户的证件及贵重物品,总共寻获600多件珍贵或具纪念价值的物品,交还予物主[20][21]

2月10日,巩固工程大致完成,拆除45H最危险的部分[22]

2月12日下午1时,屋宇署解封49号宝怡大厦地下及1字楼接近倒塌现场的一个商铺、2-5楼接近倒塌现场的各一个单位,让有关居民返回居所度过农历新年[23]

2月24日,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财政预算案中公布,批准市区重建局将这个项目纳入本财政年度的周年业务计划内。市区重建局表示会收购重建马头围道43至45J号及隔邻的鹤园街6至8号及春田街1至23号单数楼宇。估计整个重建项目的收购及重置成本约为14亿4700万港元,预计项目会有7亿元的亏损[24][25]

Remove ads

建筑物倒塌后情况

Thumb
马头围道唐楼倒塌现场遗址,摄于2011年元旦
更多信息 唐楼街号, 45J ...

注:此建筑物无I号

倒塌原因

屋宇署在唐楼倒塌后两个多月,于4月26日发表调查报告,指出有外力破坏C13支柱[26],导致其他支柱无法负担楼房的重量而倒塌,至于受到什么外力破坏,则需要在建筑材料测试和科学鉴定完成后才能提出解释[27]

2011年8月,死因庭展开研讯。[28]

死者名单

事件发生时4名死者皆身在45J号唐楼。[29][30][31][32][33][34]

更多信息 姓名, 年龄 ...

事后反应

Thumb
圣公会圣匠堂临时收容本次事件的受害者。摄于2010年1月31日。
Thumb
1月31日,小巴专线筹款一天,车资现金全数援助事故受害者,摄于德民街小巴站。

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塌楼事件是场灾难,必须深入调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并指出,事件反映旧楼维修的重要。同时感谢附近居民协助灾民,发挥社区互助精神[35]

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表示,已经要求屋宇署派人员巡查马头围道的旧楼,并且在下星期的立法会会议讨论强制验楼细节[36]

屋宇署发言人表示,塌楼现场邻近的马头围道45G和45H两幢旧楼结构上有危险,会向法庭申请封闭令。发言人又表示,署方会调查今次塌楼原因,同时已组成40支小队,于2月1日起马上进行全港巡查工作,检查邻近地区相同楼龄和结构类似的楼宇,并在稍后发出封闭令或修葺令。

消防处处长卢振雄及九龙南区消防指挥官官岳忠赞赏及肯定坍塌搜救专队的作用[12][37]

民政事务总署透过华人慈善基金向每户发放1,000元;乐善堂也向每个住户发放5,000元现金支票。而有关受影响的32户约共70名灾民被政府安排入住红磡圣公会圣匠堂社区中心油麻地梁显利社区中心暂住,并准备转往新界西葵涌石篱邨中转房屋[17][38]

特首曾荫权[39]劳工及福利局张建宗[40]民政事务局曾德成民政事务总署署长陈甘美华[41] 曾分别到红磡圣匠堂社区中心,探望受塌楼事故影响灾民。

另外,有小巴专线举行筹款,当天所收得的车资现金全数援助马头围道事故受害者[42]

Remove ads

道路封闭

马头围道45J号唐楼倒塌后,以下道路曾一度封闭而使不少车辆需要改道行驶:

英勇表现

由于倒塌楼宇旁的45G及H号唐楼结构并不稳固,钢筋、窗户等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对于进行搜索及拯救的人员(特种救援队坍塌搜救专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威胁。可是搜救人员仍然冒生命危险,不断努力搜查和挖掘生还者和物件,受到香港消防处和公众表扬[12][37]

负面新闻

中转房屋质素参差

从传媒向灾民播出中转房屋住所的片段看,部分单位天花剥落,内部设备简陋,不少灾民登时情绪激动,并感到不满。有灾民表示看完片段后感到十分不满,扬言拒绝迁入,留守社区中心[43]

质疑安全

  • 虽然屋宇署相邻的45G及H号唐楼进行加固工程,但45A与B号唐楼之间出现一道裂缝,据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林云峰表示,45J号唐楼倒塌后,有可能会使整排唐楼倾斜。屋宇署表示经视察后认为安全,未有封楼的必要,但会密切监察。而45A号部分单位出现石屎剥落,未知是否与倒塌事故有关[44]
  •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建造工程系主任陈子明发现距离塌楼现场30米的45A与43J唐楼本应紧密相连,墙壁之间却出现空隙。有可能出现建筑学称的‘拉紧式移动’,即最旁的唐楼倒下后,其他唐楼向一边倾斜,甚至倒塌。他指政府应做最坏打算(即全部倒塌)[45]

骗取援助金

电视改编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