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3年马来西亚大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3年马来西亚大选(英语:2013 Malaysian General Election)是于2013年5月5日举行的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第13届选举,共有12个州的州议会同步举行选举,只有砂拉越州除外[注 1]。这届选举被列为马来西亚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选之一。
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民联)在这次选举中首次获得了全国过半票数的支持,但执政联盟国民阵线(国阵)仍凭着选区划分优势,得以保住国会的简单多数席位继续执政,并从民联手中取回吉打州的执政权,在其他州属的席次也有所增加,当中在霹雳及登嘉楼州获得多数席位继续执政。
Remove ads
背景
《马来西亚联邦宪法》规定,国会下议院的任期是五年,任期从召开首次会议的日期开始计算,首相可以向最高元首要求提早解散下议院。各州宪法也规定各州立法议会的任期为五年,各州州务大臣或首席部长可以向各自的州元首要求提早解散议会。国会解散后,《联邦宪法》规定必须在60天内举行选举。
上届大选已在2008年3月8日举行,该届国会下议员于同年4月28日召开的首次会议中宣誓就任,因此任期会在2013年4月29日才届满并于4月30日自动解散(因4月28日正好是星期日,所以计算时延后一天),所以最迟的可能选举日期会落在6月,但实际的解散日期仍取决于首相及最高元首的决定,而实际的选举日期则取决于选举委员会的安排[3]。
由于砂拉越已在2011年举行州议会选举,要到2016年才届满,所以这次只改选国会议席。
2008年大选时,执政集团国民阵线(国阵)受到自1974年成立以来最大的挫折,反对党则打破了国阵长期垄断的三分之二绝对多数议席,这也是1969年大选以来的首次。国阵在该届选举中首次失去槟城、雪兰莪、吉打及霹雳四个州的执政权,使反对党控制的州属增至五个(包括吉兰丹)。以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及伊斯兰党为首的反对党阵营也在同年4月组成政治联盟——人民联盟(民联),首次形成两大联盟制的局面。
选举后,公正党顾问安华·依布拉欣提出了“九一六变天”计划,意图游说东马二州的国阵议员加入民联以促使国阵联邦政府下台,然而并未成功。时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也在巫统党内的压力下,于次年4月辞去首相职。同时,2009年2月霹雳州民联三名州议员集体退党,触发了持续一年的“霹雳州宪政危机”,使该州政权再度回到国阵手中。
选举日期
4月2日,一些内阁部长向媒体透露,表示接获首相通知,要求他们次日穿上正式西装及打红色领带出席每星期三的内阁例常会议。由于历届内阁在国会解散前都有先拍大合照留念的不成文传统,因此各传媒纷纷报道国会可能解散的消息[4]。
4月3日,首相于早上8时25分进入国家皇宫觐见最高元首苏丹端姑阿都哈林,在获得最高元首的御准以后,于早上11时30分宣布解散国会[5]。
同一天内,玻璃市、马六甲、霹雳、柔佛、沙巴和登嘉楼相继宣布解散州议会[6][7][8];雪兰莪、彭亨和吉兰丹州议会则于4日解散[9];槟城及吉打则在5日早上解散[10][11]。
选举课题
选举成绩

得票率
人民联盟(50.83%)
国民阵线(47.42%)
其他(1.75%)
Remove ads
争议事件、选举舞弊
根据计票结束显示,执政的国民阵线获得133个国会席位,而反对派人民联盟获得了89个国会席位。但是,反对派领导人称选举及计票中存在舞弊行为,拒绝承认选举结果[16],也号召支持进行游行[17]。由于大选黑幕连连,部分人士指责这是马来西亚民主进程中黑暗的一天[18],还有大批网民到白宫网站进行签名请愿,请求白宫出面回应。[19] 根据脸书、新浪微博网友的爆料,在大选投票和点票期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选举舞弊情况,包括:[20]
- 民众用作防止重复点票,点在手指上的不退色墨水可用肥皂洗脱。
- 网上疯传大量孟加拉和印尼裔外劳以大马身份证来投票,经过海关还获得警方保护出关。此争议仍有待更多可信赖的证据佐证和权威单位的调查核实。
- 网上一度疯传发生点票期间突然停电,恢复电流后出现神秘票箱,致使投票结果出现大逆转的谣言,但现场记者、国家能源公司甚至反对党议员后来纷纷证实是假的。
- 幽灵选票,即大量以不存在的地址注册的选民。甚至在华玲选区还出现了收到选票总数超过该选区选民总数的情况。
- 执政党光明正大发红包买票。
- 选票结果迟迟不发布。
- 邮寄选票遭更改。
Remove ads
选后大事记

净选盟在5月6日召开记者会表示,第13届大选出现各种选举舞弊的事件,暂时不会承认新成立政府的正当性,并将成立人民调查庭调查选举舞弊[22]。人民联盟于5月8日在雪兰莪格拉那再也体育馆举行人民之声,圣洁之声集会,抗议选举期间发生的舞弊事件,吸引逾12万人出席,人民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依布拉欣在集会上表示支持人民调查庭的成立[23]。
马华公会总会长蔡细历在大选后,宣布全体马华议员不加入内阁,拒绝任何政府官职,表示马来西亚政治正处于两线种族制度的局面,引发“内阁有没有华人代表”、“马来人在朝,华人在野”、“大马政治走向种族两极化”的舆论[24][25]。同时,马华地方议员也纷纷响应辞职,关闭各地的社区服务中心,表示停止为地方民众服务,惟部分马华领袖表示,会以区会的名义继续服务华社,部分则表示等待马华中央的进一步指示[26][27]。
纳吉·阿都拉萨于5月6日宣誓成为新任首相,在记者会上表示华裔选民弃投国阵,是因为受到民联掀起的种族情绪蒙蔽,以争取华人社群的支持,称之为“华人海啸”。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于5月7日在槟城评论,希望纳吉能停止这个危险的谎言,表示这不是华人海啸,这是一场城市海啸,并提醒纳吉不应通过种族方面来看待选举结果[28]。
大选结束的两天后,《马来前锋报》延续纳吉的言论,在头版以标题“华人还要什么?”(Apa lagi Cina mahu?),引用华裔商人叶林诚所著的《华人的困境》(The Chinese Dilemma)书籍,将内容翻译成马来语称“即使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也能看出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是一群忘恩负义的人,他们对马来人的态度很傲慢和侮辱”,并引用叶林诚在他的书中所著,华人是极端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引起连串风波和紧张气氛。皇家警察在接获投报后,传召《前锋报》职员以及部落客录取证供[29]。另外,巫统所属的报系也陆续发表华人不懂的感恩,并企图尝试挑战马来人特权的文章。同年10月23日,《马来前锋报》笔者阿旺·塞拉马特 (Awang Selamat) 为文章辩护,在其专拦表示:“华人社区不喜欢被批评,也不喜欢被提醒,他们使用种族政治的做法已经过火,而且很危险。”“与在越南被迫离开的华人或在柬埔寨被杀或被赶走的华人相比,华人在马来西亚过得很好”。阿旺·塞拉马特评论,尽管该文章内容被许多人认为是基于现实和理性的问题,但一些行动党和华人社区领导人仍然对此感到愤怒[30]。
马六甲看守政府的首席部长莫哈末·阿里落选后发言,指责华人不知感恩,只在乎金钱和权力,令其感到失望;华团领袖认为,他的这番言论,显示他的思想过时且不成熟[31]。前上诉庭法官诺阿都拉于5月12日在由玛拉工艺大学校友会和半岛马来学生联盟联办的讲座论坛表示,马来西亚华人在本届大选中背叛马来人,必须准备面对马来社会的报复[32]。
选举委员会授权监督大选的独立机构——民主及经济事务研究所(IDEAS)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PPS)联合报告指出,媒体偏袒以及选举区划不公的现象对执政党有利,但具有某种程度的公信力[33][34]。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CFR)东南亚专家库兰齐克认为,选举不公的问题会导致人民积怨,民怨可能会持续数周至数月之久,尤其是来自网络选民的声讨[34]。
马来西亚社会科学学会(PSSM)文告表示,将第13届全国大选结果归咎于种族因素是在漠视事实,谴责操弄种族主义言论的政客和媒体,重申一个民主国家的人民,有行使选举的权利和自由,不应担心因为“选错边”而承受威胁和指责[35]。
2013年5月10日,《星洲日报》一篇题为“林吉祥:可与国阵组联合政府”,被民众解读成民主行动党有意取代马华公会并加入国阵,令行动党资深领袖林吉祥成为“箭靶”,惨被网民斥责背叛人民。之后林吉祥召开记者会时重申,行动党绝对不会取代马华,加入国阵,并称《星洲日报》的这个大标题难免会误导读者认为是行动党要与国阵组成联合政府[36]。
另见
注释
- 砂拉越州议会已在2011年举行选举,任期到2016年才届满。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