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勗,或作高勖舒城人。唐末军阀杨行密手下谋士,曾经劝谏杨行密不要以茶盐换取治下百姓的布帛,而应与邻镇交易,并选拔地方官以劝课农桑,是唐末及五代十国乱局中保境安民的典范,被评价为“仁人之言,其利溥矣”,为后续杨吴南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事实速览 高勗, 掌书记 ...

生平

高勗在杨行密起兵淮南时,被征辟为掌书记。当时战事繁多,杨行密因军中费用缺乏,想用茶叶食盐换取百姓的布帛,高勗建议:“战乱刚刚过去,百姓十室九空,官府又要渔利,将使百姓叛离。不如以我所有去与缺少此物的邻近方镇贸易,这样就可以供给军队,再挑选贤明的地方长官劝课农桑,数年之间,仓库自然就会充盈。”杨行密悉数采纳了高勗的意见。田𫖳听说后,道:“仁人之言,其利深远。”

评价

高勗史书所存事迹不多,唯以劝谏杨行密不以茶盐换取百姓布帛,并选拔地方官以劝课农桑之事闻名。但在唐末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这样的举措无疑给治下百姓带来了难得的安宁,被普遍视作当时保境安民的典范。

  • 杨行密宿将田𫖳评其劝谏杨行密之事:“仁人之言,其利溥矣,正之谓也。”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同样高度评价其安定百姓的功绩:“于西川、淮南得两智士焉。王先成王宗侃以招安而下彭州高勗杨行密通商邻道,选守令,课农桑,而保淮南。智矣哉!非只以成王建割据之资,赞行密定霸之业也,而救民于锋刃之下,以还定而安集之,仁亦溥矣。”[1]又“高勗劝杨行密悉我所有、邻道所无者,相与贸易以给军用,选守令,课农桑,数年之闲,仓廪自实。行密从之,垂至于李氏有国,而江、淮之民,富庶甲天下,文教兴焉。田𫖳称之曰:‘贤者之言其利溥。’不洵然与?”[2]
  • 吴任臣十国春秋》论曰:“高勗志务农桑,仁者之言蔼如也。”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